酒杯中的胖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29 上太空(二),塔防战略,酒杯中的胖子,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章鱼的认知里,太空工业的大发展还不算特别遥远,也就大概两千多年吧。
土球现在就要上太空工业,不是难,而是眼前基本都是困难。
但是土球与怪兽的对抗,已经到了没有太空工业加入,极有可能要面临核弹都打到弹尽粮绝的情况。
听说有一个能容纳十来人的空间站,章鱼也没等新空间站搭建,直接拿了一套太空工业大发展时期的经典加工技术,到现在都还在用!
全称是零重力真空热液生产链。
铁水就是经典热液,零重力环境下,热液不会因重力自动留在传统容器里,也不会通过重力在几个容器、模具中流动。但是,热液本身是狂躁的,杂质、气体等,都会导致热液四处乱跑。
零重力真空加工,不是说做出特制容器去束缚热液,因为那样做以后“真空”的意义就不存在了。真空是一种能改变材料性质的力量,能真正做到零微孔、绝对隔热等效果,零重力真空加工,就是要在相对开放的真空条件下进行生产。
热液生产链,是一种直接操作球状热液的生产技术,里面包含均匀加热、高温液态球操作、溅射物冷凝体清理、热辐射保温、流体冷却模组等一系列子系统。
以子系统均匀加热为例,就包括粉末材料喷出与制动、电弧热或热辐射熔融、热处理材料动能控制等功能设备。
在章鱼这里,热液生产链是个门槛低、产能大的古典生产线,在土球c国科学院的眼里,这是太空生产上百年才能积累整合出的外星机器。
一堆研究所和工业生产单位都调派了精锐研读材料,一个个头大无比,感觉三观都变形了。
从基本生产状态,就颠覆了传统工业理论。
现代工业要求设备24小时连轴运转,每年检修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部分设备甚至一旦启动,停机就意味着寿终正寝。
这部分,逐渐形成了产业链、流水线式的工业业态。
热液生产链不是连轴运转的,它一次只处理一个热液球,在该热液球被后续环节抽干,并完成溅射物冷凝体清理之前,都不能再用。
有不耐烦的到这里就看不下去了:这哪有什么生产效率。
旁边看书看得更快一些得就给他指了个页数。
这页写着高温液态球操作系统的总评:“当能量足够的时候,零重力高温液态球理论上可以做得比岩质行星还大,是最适合大规模生产常用材料的系统。”
做到比岩质行星还大,还需要考虑连续生产的问题吗?什么装置能连续处理一个行星大小的高温液球?
不过也有人看出来资料里有陷阱,绝不能认为土球弄好这套系统马上就能做到。
不需要到行星大小,实际上只要液态球直径达到几公里,装置所在的位置就很难再称之为零重力。甚至不需要到这个阶段,如此巨量的原材料本身就已经改变了厂区的重力环境!
于是还要额外去解决很多问题,比如零重力下的悬浮设备出现位移什么的,很多原本没动力的设备,在规模扩大后,都需要拥有抵抗重力牵引的动力。
所以资料上才有“当能量足够时”、“理论上”的限定条件。
或许有一天土球人类发展到真正的太空工业时代,也会自然而然地弄出类似地理论体系,不过对于现在的c国科学院,过于颠覆的理论框架,显然降低了知识吸收的效率。
如同一个没学绘画的人,也许会认为写实派转向印象派纯属自甘堕落,随便找个小学生也能画印象派,这样的观念一旦建立,就需要深入了解更多的细节,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进而记住它。
而对于一张白纸般的学习者,只需要告诉他,不学写实直接学印象,你这辈子完了,他立刻就能记住。
大家又回到几个月前吸收外星知识的情况,每天看几个小时书,剩下的事件全都是吵架、争论……好吧,是论证。
因为这套资料的细节繁多,比之前游戏里太空大学里的纯理论资料更难咬,而且大部分实验都难以在地表完成,这一时半会的是不会有结果的。
另一队人马的进展就顺利多了。
章鱼拿出资料的第七天,科学院凑出两吨“砖墙”和“防弹布”,随空间站补给一起发射上天,准备在外层空间进行新型空间站的试搭建。
之所以只弄了两吨,一方面是空间站补给计划早就做好了,临时改动大家吵得很厉害,另外本次还携带了几乎有一吨重的砖墙专用焊接设备与防弹布发泡“刷漆”设备。
没有临时弄工程师上去,因为本次预定的补给船结构不适合同时搭人,不过航天员们有接受过专项训练,能比普通人更好的通过连线指导,完成各种操作。
砖墙的标准厚度为五毫米,密度不到钢铁的一半,只有3.7,每平方米板材为18.5千克,两吨里只有一百平米的板材,应该说很少了,但足以帮助地面人员了解实地焊接实验、压力测试、现场布线、器材部署等等搭建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