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飞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六章 准备工作,明末混球,流光飞舞,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六十六章 准备工作</p>
卢象升走了,不过给杨梦龙留下了一千来人,都是年轻力壮的敢战之士,只要训练得当,这一千来人肯定会成为一支相当强悍的部队的。不过他现在没有这个时间,他忙着加固城防,救治伤员,埋葬尸体,忙得不可开交。</p>
这一仗下来,明军死伤是非常惨重的,都超过两千人了,伤员近千,城里的大夫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还是照顾不过来。由于缺乏药物和有效的医疗手段,很多伤员陆续死去,尤其是被箭射伤的,建奴用的利箭箭镞泡过粪汁,被射中的人就算不当场死去,也会很快伤口感染,以当时的医疗技术,一旦伤口感染,几乎判了那名伤员的死刑,这年头可没有什么青霉素,连云南白药都没有,再高明的大夫也无能为力。杨梦龙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伤员一个接一个的死去,一种挫败感油然而生。</p>
原来,来自数百年之后的穿越者也不是无所不能的。</p>
幸运的是,建奴似乎被打怕了,迟迟没有再发现建奴的踪影。开始的时候大家不敢放松警惕,还是枕戈待旦,直到建奴从邻近几个县撤退的消息传来,他们才知道,建奴的兵力正往京城中心地带收缩,他们安全了。</p>
全县军民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看看邻近几个县那遍地死尸的惨状,都深感庆幸,有一点财力的人家甚至鸣放鞭炮,大肆庆祝。</p>
这段时间杨梦龙一头扎在军营里,向舞阳千户所的士兵反复询问着舞阳县的情况,从人口分布到各个势力的划分,巨细无遗,看来他对那里的事情真的很上心。士兵们倒很乐意见到他如此上心,尽心尽力的回答他的问题,张千户挂了,张家在舞阳县算是彻底完蛋了,可舞阳千户所还在,总得有人来当这个千户的。他们更希望由杨梦龙来当这个千户,因为他信守承诺,敢作敢当,比张千户那个除了捞钱什么都不会的王八蛋强多了。从士兵们口里,杨梦龙得知,舞阳县很穷,只有几万人口,土地也谈不上肥沃,加上连年干旱,很多田地无法耕种,农民逃到了外地去。舞阳千户所下属的田地也好不到哪里去,好一点的军田都让张千户给占了,军户耕作的田都是那种麦子种下去长得跟狗尾巴草一样的瘦田,一年到头辛苦劳作,连饭都吃不饱。张千户名下倒是有几个铁矿,每年出产不少铁砂,给他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也正是依靠铁矿赚到的钱,张千户才有这个能耐养了一百多名家丁。不过军户是没有那个资格分享这些铁矿所带来的财富的,没被抓进矿山里当免费劳工就算不错了。</p>
舞阳人的生活代表了河南人在明末的苦难。千百年来,中原一直是群雄逐鹿的战场,从战国一直到民国,一直如此,此起彼伏的战争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每到王朝末代,中原总要元气大伤,从汉末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到唐末回鹘的血酬,一直延伸到民国军阀的中原大战和从花园口咆哮而出的滔天巨浪,从无例外。在那片土地上苦苦挣扎的人民也许并不知道,末日的阴霾已经笼罩了中原,此后十余年里,旱灾、蝗灾、兵灾、瘟疫将接踵而来,把他们逼向绝境。</p>
杨梦龙没有想那么远,他只是想弄清楚舞阳县的情况,免得到时两眼一抹黑罢了。舞阳县的情况不好也不坏,人少,势力自然也少,最妙的是根本就没有人知道那里有一个足够数亿人吃上几百年上千年的大盐矿,只要能将埋藏在地下的盐矿挖出来,想不发财都难。只是,开采盐矿并非易事,盐矿埋藏深度普遍在两千米以上,舞阳盐矿埋藏较浅,但也将近一千五百米了,以明朝的技术条件,想挖这么深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幸运的是,老祖宗给他留下了足够的智慧和财富,在四川自贡,盐井的工人硬是用简陋的工具打出了一千多米深的盐井,而且还有加深的余力,因此要开采舞阳盐矿虽然困难,却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实在不行,那里还有铁矿嘛,这个也很值钱的,活人还能让尿给憋死不成?</p>
弄清楚情况之后,杨梦龙开始未雨绸缪,作先期的准备。</p>
想要开采盐矿,必须要弄懂该如何开挖矿井,不求了如指掌,至少要做到心中有数,别到时候让工匠当成傻子耍得团团转。他把方逸之的藏书给洗劫了一遍,找出古代科学著在里面狂热的翻找着关于开矿的资料。令他失望的是,中国古代科学著作繁多,但是农书占了绝大多数,其他的又以算经、医术居多,关于开矿的则比较少。这也跟中国古代的国情有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嘛,老百姓没饭吃了,整个帝国都会完蛋的,只要不是太过混账的皇帝,都不敢轻视农业。在古代,绝大多数的科学研究都是围绕着农业展开的,连天文学都不例外。每个朝代都会集中最杰出的天文人才成立钦天监,研究天文地理,编写历书,古代老百姓用的历书远比现在的内容要丰富得多,里面不仅记录了节气变化,还会注明很多跟农业有关的知识,老百姓照着历书做就是了。编写这样一部历书耗资耗时都是非常吓人的,而朝廷一般都是免费或者以很低廉的价钱向老百姓发放历书,如果哪一年不发了,老百姓就会心里不满,认为这个皇帝不行,连农业都不重视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的农业非常发达,大麦小麦荞麦,大米小米玉米,红豆黑豆黄豆绿豆,种得不亦乐乎,人口之多,世界第一,相对应的,文化之丰富多彩,科研成果之多,在清朝之前同样令全世界望尘莫及。没办法,说一千道一万,一个国家的安定繁荣都是建立在老百姓能吃饱饭的基础上的,这是先决条件,老百姓吃不饱,你还搞个屁科研,连帝国都要被推翻了。农业一直摆在首要位置,是关系着帝国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它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相对来说,在矿业方面,朝廷重视的力度就不够了,尽管中国古代的冶金业同样发达,兵甲钱币制作之精良,远超群伦,但重视的力度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到了明朝,文官认为大批好勇斗狠的矿工啸聚矿山,完全是一个一点就着的火药桶,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大力反对大肆开矿。帝国的统治者最重视的矿产一直是金银铜铁这几样,并没有对矿业展开过系统的研究,因此关于开矿的资料也就比较少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