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郭桓案后续,严刑之下为何无法除贪?
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2章 郭桓案后续,严刑之下为何无法除贪?,皇明圣孙朱雄英朱元璋,西湖遇雨,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元璋走出一段距离,将这本小册子传给了等在一旁的军机大臣们。</p>
王景疑惑地接过,目光一扫,随即瞳孔骤缩,仿佛见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仔细翻阅片刻后,他又将册子递给了董伦,董伦翻阅几页后,眼中流露出同样的震惊之色。</p>
医书,不稀奇。</p>
但是能普及的医书,可太稀奇了。</p>
刘三吾最后接过册子,他一边看,一边喃喃自语:“这这难道是天书吗?”</p>
三人面面相觑,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难以言喻的震撼。</p>
他们身为朝廷重臣,自然见识过无数珍稀古籍,但像这样实用、详尽且通俗易懂的医学手册,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p>
而这本小册子的意义,毋庸置疑,只要稍有见识的人,都能看出来。</p>
毕竟,哪怕是周王朱橚,现在正在组织学者进行编撰的方剂学巨著《普剂方》,从本质上来讲,也是用来培养传统中医的,《普济方》当然有很大价值,囊括了61739个药方,239张图,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引用其中的方剂就特别多。</p>
但这个手册,完全可以培养所谓的“赤脚医生”,只要培养的足够多,那么就能用极低的成本,降低整个大明的死亡率,并延长百姓的整体寿命,意义完全不是《普剂方》能比的。</p>
不要以为朱元璋在文臣眼中的印象是冷血无情,他就对百姓也这样。</p>
实际上,朱元璋是苦出身,所以非常非常重视百姓的各种社会济养与保障,而洪武朝也是整个明朝社会福利水平最高的时代。</p>
对于老人,每一位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能获得五斗米、三斤酒和五斤肉;而90岁以上的长者,除了这些物资外,还将额外得到一匹帛和十斤絮;对于残疾人,朱元璋明确规定了养济院的收养对象和救助标准,并将其写入《大明律》,还派官吏进行暗访,对未能有效执行的地方官进行责罚;对于死后无地下葬的贫民,朱元璋设漏泽园用以埋葬,天下府州县也各设义冢;对于无家可居者,朱元璋甚至尝试了建立保障房,在京城外的一片闲置土地上,亲自督导建造了260间瓦房提供给贫民,虽然后来因为成本问题的无法负担了,但时至今日,这些房子还在那片土地上伫立着。</p>
所以,这种能够以极低成本改善百姓健康、寿命的小册子,对于大明,甚至对于整个华夏文明来说,都是无价之宝!</p>
有了它,无数百姓将免受病痛之苦,无数生命将得到拯救。</p>
“圣孙殿下真是功德无量啊!”董伦由衷赞叹道。</p>
“这小册子,刊印推行下去,在乡镇中为惠民药局培养医生,可行吗?”</p>
所谓惠民药局,指的是在洪武三年的时候,朱元璋命天下府州县开设的免费医疗机构,由朝廷负担开销,凡没有钱看病的军民,都可去惠民药局免费看病和抓药。</p>
当然,这项制度跟朱元璋的很多政策都很类似,想法很好,但要么推行起来难度大,要么不可持续,所以经过了十几年的变迁,现在很多惠民药局要么每个月只能给少量病人治疗,要么就已经卖给私人当做药铺了。</p>
“可、可行。”刘三吾结结巴巴地回答,他仍然沉浸在手册中的内容里,无法自拔。</p>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传咱的旨意,立即召集太医院所有御医,以及京城内外有名的郎中,共同研究此手册,咱要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手册中的内容吃透,并推广到全国各州县的惠民药局。”</p>
说完,朱元璋从刘三吾手里再次拿过小册子,轻轻抚摸着封面上的字迹。</p>
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大孙,已经为大明的未来,又添上了一块坚实的基石。</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