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1章,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佚名,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群臣听完纷纷点头,每一点都切中要害。</p>
“陛下,臣认同周大人的说法,军队中真正值得炫耀的出身,是行伍而不是科考。</p>
军伍中人看不起武科,即便是武状元,授职为副总兵衔,依旧会被看不起,更何况三甲的,臣恳请陛下三思!”</p>
崇祯面色沉静,军伍看不起武科这事他太清楚不过了。</p>
前辽东经略熊廷弼先中万历某科湖广武乡试第一名,为了证实自己的才能、洗刷武举的名声,弃武从文,又中万历丁酉湖广乡试第一名(解元),次年登进士。</p>
素有三元天下有,两解世间无的美誉。</p>
熊廷弼这种名将如此,更何况其武举出身的人了。</p>
武科不被重视,这是有很多原因的。</p>
一代雄主李世民看发出“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的感慨,说明科举制度的笼络作用,而不是得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选拔作用。</p>
李世明况且如此,更别提其他帝王了。</p>
武举不承担集权和笼络作用,只希望它发挥选拔人才作用。</p>
但制度内涵和外在效用又没有设计好,就变成了猪尾巴——没它不好看,有它不压秤。</p>
“陛下,武科选出来的人都是书本上的,却没有任何带兵的经验,依臣看有些中看不中用。”</p>
成国公朱纯臣站出来说了一句,言语满是不屑。</p>
“放肆!”</p>
崇祯怒了:“朱纯臣,你这话朕可以理解为你看不上我大明历代帝王?</p>
自太祖截止到今天,大明开了36场武科,历经数朝,消耗了无数的精力和钱粮,难道历代帝王都是糊涂不堪?</p>
录取了两千余名武举中,难道这些人都不如你?</p>
远的不说,被喻为‘俞龙戚虎’的两位名将都是走的武举。</p>
戚家军主帅戚继光,军事上创有鸳鸯阵、车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