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9、660节 “圣天子在位,可以出仕亦。”,葬元,武猎,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二十九岁的李洛做了大唐天子,南国百姓思安久矣,皇恩浩荡之下,人人额手称庆。文武百官加官进爵,也都各大欢喜。</p>

可是登基仅仅一天的洪武皇帝,第二天竟然下了一道奇怪的圣旨。</p>

是大封嫔妃的圣旨。</p>

新皇登基,广选美女大封嫔妃本是例行常事,原本毫不奇怪。可圣天子这道圣旨,当真令天下臣民惊愕不已。</p>

“奉天承曰皇帝!诏曰:古来天子以后宫阴阳相济,而风调雨顺,社稷稳固也。故天子礼制,以八十一命妇充实后宫,自皇后之下,有妃若干…乃古礼也,朕当效之。”</p>

“故,封春日之兰为庄妃,封秋日之菊为雅妃,封冬日之梅为洁妃,封夏日之竹为清妃,封清明之雨为润妃,封中秋之月为圆妃,封端午之艾为康妃,封新年之雪为瑞妃。”</p>

“此乃朕之八妃也,位皇后下,秩同亲王。愿天下妇女,庄雅清洁,圆润康瑞。则大唐阴阳济也。而天下家室兴旺,子嗣繁衍,盛世有望也…”</p>

圣天子愿天下妇女,庄雅清洁,圆润康瑞!</p>

唐国公开颁布的大诏,都是传到乡村公所一级,天下咸知。</p>

此诏一下,不知道感动了多少女子。古往今来,从来没听说皇帝下这种诏书的。</p>

而在官场,就是再迟钝的人,都知道圣上的意思了。</p>

尤其是那些文臣,立刻就分析出来。</p>

封八种事物为妃,煞有其事的充实后宫,看似标新立异,不合礼法,可其实大有讲究。</p>

圣上有三层意思。一是他借助封八种事物为妃,摆明态度:朕已经主动纳妃了,你们就不要上奏多事了。</p>

这说明,陛下绝无纳妃之意。谁要再多事,那就是拂逆圣意了。</p>

谁敢这么干?</p>

别看唐王和大唐天子前后都是一个人? 可陛下一称帝? 威压立刻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语,在臣子眼中也更加高高在上? 遥不可及。</p>

这就是天子之威。没人敢抗拒。</p>

第二层意思? 就是勉励天下女子,希望她们庄雅清洁? 圆润康瑞。这其实是一种保护,表示对女子的重视。也暗示男子不要作践女子? 要让她们庄雅清洁? 圆润康瑞。乃是移风易俗也。</p>

结合圣上之前禁杀婴儿和奖励生女的政令,可见陛下对女子很是关照。陛下认为,天下男多女少,女子太过卑微? 导致阴阳失调? 大碍盛世。</p>

第三层意思,就是彰显华夏物德之美,从此这梅兰竹菊等物就更有涵义,一出八个典故,起码用来写诗作词? 咏物抒怀就多了不少辞藻。</p>

比如,在此之前? 写一句“麦苗青青陌上栽,不知瑞妃何时来。”肯定是狗屁不通。可是从今以后? 这样的诗就没人敢说错了,傻子都知道诗人说的是希望瑞雪兆丰年。</p>

帝王之心? 当真是深谋远虑。一道奇怪的诏书? 就能收到这种效果啊。</p>

这流传后世? 也是一个佳话了。</p>

至于极少数准备大着胆子奏请纳妃,以邀幸进的人,也只能失望了。</p>

这种人,并不是海东老人,更不是崔秀宁和李洛的学生,而是极少数留用的原元廷和三国的人才,以及后来投奔唐廷的士人。</p>

比如因为李洛称帝升为乡侯的李签,就准备上奏李洛纳妃。他进入唐廷做官不久,对崔秀宁不熟悉,而且在他看来,天子只有一个女人,实在不合礼制。</p>

这种世家出身的人,最在意的就是所谓‘礼制’。</p>

可这道旨意一下,李签哪里还敢?</p>

事实上,李洛的圣旨等于是救了这些人的仕途。要是他们真上奏了,崔秀宁一定会让他们丢官罢职。</p>

甚至根本不需要崔秀宁自己出手,她的学生就能主动把他们的官位搞掉。</p>

“后党”可都在盯着他们呢。</p>

大唐帝后一体,伉俪情深,当然不存在所谓的“后党”。可绝大多数都知道,皇后的能量究竟有多大。</p>

…………</p>

话说李洛做了天子,消息传到武当山,喜得紫霄宫一个道长拊掌大笑,“好了好了!唐王做了天子,天下太平可期了!”</p>

一个小道士道:“师尊,我们数年不出山,不问世事,为何师尊似乎知道天子来历?”</p>

那道长笑道:“为师在元廷为官时,和这位洪武帝颇有渊源。此人是陇西人氏,李唐后裔,不想今日果真成了成果,续了他李家的江山。”</p>

“你们不知,这位得窥天机,是个大有福报之人,为师数年前,就看出他有帝王之气。难得的是他崇道,以道君化身老子为祖,这人间大道又要昌盛了!”</p>

道长说完,即刻吩咐弟子收拾行囊,准备出山,去拜见大唐天子这位故人。</p>

越州(浙江)吴兴,山林间的钱家宅院内,一个中年士子画完一副《洗马图》,说道:“装裱起来,老夫要带走。”</p>

被吩咐的青年士子问道:“父亲大人将往何处去?”</p>

“去江陵。”中年士子回答,放下画笔,看着窗外的山色秋光,神色恬然中大有舒展之意。</p>

“大人为何忽的要去江陵?”青年士子似乎猜到了什么。</p>

中年士子站在窗前,负手抚须说道:“圣天子在位,可以出仕亦。”</p>

此人就是吴兴八俊之首的钱选。吴兴八俊之一的赵孟頫投元入仕后,钱选很是不屑,与赵孟頫绝交,数次拒绝征辟,绝不入仕元廷。</p>

可他是宋朝进士出身,怎么可能没有政治抱负?怎么可能不想做官?只是不想做元廷的官罢了。</p>

赵良钤起兵在广州恢复宋廷后,他曾去投奔过,任梅州知府。可是很快就发现,小朝廷主政的还是那些不务实事的货色,和当年如出一辙,根本没有汲取教训。</p>

钱选猜测小朝廷必不长久,心灰意冷之下辞官北归,隐居田园,优游林下,以五柳先生自况。</p>

其时,李洛已经占据江南,自称唐王。种种举措大得百姓民心,有一统南国的实力,可钱选并没有投唐。</p>

原因很简单,他是均田令的利益受损者,他是士绅大户。</p>

钱家虽然不是豪强劣绅,并没有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可也是妥妥的大田主,不是那种耕读传家的寒士。</p>

所谓寒士之家,一般也就是几十亩甚至十几亩土地,靠着耕读立业,并没有完全脱产。</p>

可钱家有良田数千亩,佃农上百户。均田令一下,钱家被没收九成田产!</p>

这还是钱选乖乖配合了。要是不配合甚至举兵顽抗的,比如吴兴第一豪族沈家,早就身死族灭,族人最好的结局就是为奴。</p>

按照唐国的《均田令》,大户人家,最多只能保留三百亩田地,除非你有爵位有封田。不然,就算当了宰相,没有爵位在身也不能超过三百亩。</p>

这么算,他几千亩田,最后只剩下三百亩,可不就是被没收九成?</p>

所以,利益受到如此损害,钱选当然不会投奔唐廷。</p>

很多士绅在唐军的武力下屈服,从大地主变成小地主,心中深恨唐廷,深恨李洛,不少人发誓永不仕唐。</p>

但钱选此人终究格局不俗。他虽然心疼家族损失巨大,却也知道站在天下的角度,这是正确的,是救世良方,是变法惊雷。</p>

李洛敢冒着得罪天下士绅的风险这么干,那是为了黎民百姓,乃是尧舜之举。</p>

自高宗南渡以来,权贵豪强兼并土地之风越演越烈,最后导致小民纷纷失地沦为佃农,竟然达到十农九佃的地步。</p>

不光是良田沃土,就是山林水泽,也都被兼并霸占。以至于小民门前明明是山林,却要绕远道去外地砍柴,在门前的湖泊河流种植菱藕,都要向湖主河主交租。</p>

以至于朝廷入不敷出,小民生计艰难。贾似道推行公田法改革时弊,也全都走了样。</p>

元廷占了南方,局势更加恶化,小民连佃农都难做了,竟是沦为农奴。</p>

以钱选的眼界,他知道土地兼并已经到了非推倒重来不足以解决的地步。要不然,数十年之内,必有黄巾黄巢之流,揭竿而起,天下大乱。</p>

这也是钱选为何认为“圣天子在位,可以出仕亦”的原因。</p>

向钱选这样出身大户,利益受损,却因为心怀天下而决定入唐的开明士大夫,民间还有不少。</p>

这些人和钱选一样,经过思考和观望之后,纷纷动身前往江陵。</p>

别说南方,就是北方士子,想要南下投唐的也大有人才。奈何身在元统区,无法南来。</p>

…………</p>

江陵唐宫,光政殿。</p>

今日是逢三一次的常朝。光政殿内,身穿常服的朝臣,正在山呼朝拜。</p>

“圣上金安!万岁,万岁,万万岁!”</p>

这句话,已经成为写进制度的朝贺之辞。按照规矩,朝臣奏章,必须称呼“皇帝陛下”。朝堂之上,可以称呼陛下或圣上。</p>

大唐并不避讳,洛字宁字都可以用。可要是私下对皇帝皇后直呼其名,或者直书帝后全名,那就是大不敬之罪。</p>

私下提到皇帝皇后,必须用尊称,必要时还要向北拱手。</p>

李洛此时没有再穿戴衮服冠冕,而是一身龙凤呈祥的蓝色常服,头戴白玉帽正的黑纱云纹无翅幞头,腰间九节白玉带,显得精神抖擞,干练利落。</p>

按照初步完善的《大唐舆服礼制》,五品以上官员才能用帽正。五到四品用白银帽正,三品和二品用青玉,只有一品及以上才能用白玉帽正。</p>

三品以上才能用玉带,还只能用三节的。而九节玉带,只有帝后能用。</p>

坐在李洛左侧的皇后崔秀宁,也穿着常服,没有戴凤冠,而是露着云髻,缀着蓝宝石头饰,眉间印了一朵梅花钿,显得既高贵典雅,又妩媚秀丽。</p>

李洛长期在外,主持朝会的都是崔秀宁这个摄政王后。甚至崔秀宁临朝听政的次数比李洛多的多。不过因为唐风开明,她是听政而不垂帘。</p>

只是,崔秀宁已经半年没有临朝了,这次突然再次临朝,老人们毫不奇怪,新加入唐国的官员却有些惊愕。</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警花追我到元朝

武猎

御天楚言

流牙

神魂丹帝秦朗叶可清

浊酒一湖

穿书70:高冷军官放肆宠

佚名

系统:我神医的身份被直播曝光了

佚名

君逍遥拜玉儿

J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