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新书发售
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3章 新书发售,带我去远方林朝阳陶玉书,坐望敬亭,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林朝阳笑了起来,说道:“刚才保罗不是还抱怨我们的工人不知疲倦、昼夜不停吗?这个过程可以缩短一半。”</p>
陶玉书点点头,“没错,我们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p>
她说这话的时候表情严肃,眼神笃定,自带萌点,让林朝阳忍不住想亲她一口。</p>
圣诞节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是个完全没有存在感的洋节,在燕京城里为数不多的老外们在进行节日狂欢的时候,老百姓们依旧按部就班的过着自己的日子。</p>
眼看着已经是十二月末,人文社出版的《赖子的夏天》正式登陆了国内各大新华书店。</p>
《赖子的夏天》是林朝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自发表之后在文学界取得了非常高的评价。</p>
人文社这次出版也是相当重视,提前一个月便在《当代》《新文学史料》等旗下杂志上给这部小说打了广告。</p>
这天是周日,陶玉墨跟几个女同学穿过老虎洞来到海淀大街,直奔开在这条街上的新华书店。</p>
来到新华书店门前,几人忍不住叹了口气。</p>
又要排队了!</p>
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的这段时间里,书店一直是城市之中人气最旺的文化场所之一。</p>
尤其是周日,又或者是书店来了畅销书,当天早上书店门口必然会大排长龙。</p>
海淀大街附近有着水木、燕大等顶尖高校,高学历人群含量几乎是燕京这座城市里最高的,书店的人气自然也是最旺的。</p>
每逢周末到这里买书排队,已经是学生们的日常。</p>
但习惯归习惯,看着这样的场面,大家难免心焦。</p>
“什么时候书店能不这么多人啊?大家难道就没有别的事做吗?”郭剑梅抱怨道。</p>
陶玉墨调侃道:“大家都是像你这么想的。”</p>
其他几人忍不住笑了起来。</p>
排队肯定是要排的,陶玉墨她们来的时间还不算晚,前面的队伍也就三十多米长,不到一百个人,只要不是想买的书进货量太少,肯定能买得到。</p>
几个女生说说笑笑,没过多长时间,就见书店的门板动了,刚刚上班的营业员正在准备开门营业,排队的人群一阵躁动。</p>
等书店的大门正式打开,人群迫不及待的蜂拥入书店。</p>
书店门口,贴着红纸黑墨写的新书上架预告:周日到《赖子的夏天》200本,欲购从速。</p>
“诶,别挤!别挤啊!”</p>
“挤什么挤啊?都是大学生,能不能有点素质?”</p>
人群之中不时传来个别人的叫喊声,可惜并不能阻碍大家购书的热情。</p>
海淀大街新华书店是如今燕京比较少有的实行开架售书的书店,人群涌进书店后,全都奔向了摆着新书的书架冲了过去。</p>
此时的书架上有一排新书格外显眼,大家确认了一眼书名,立刻争先恐后的搂起几本跑到柜台去结账。</p>
陶玉墨和几个同学挤在人群里,艰难的从书架上取到了几本书。</p>
“每人限购两本!每人限购两本啊!”</p>
柜台的营业员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面,只是高声提醒着众人限购数量。</p>
“说了就能买两本,你捧四本来干嘛?”</p>
收款员熟练的从顾客捧来的书里抽出两本书放在一边,然后再结账。</p>
陶玉墨她们几人并没有急着结账,因为几人今天来不光是为了买《赖子的夏天》,还想买几本别的书。</p>
只是新书发售一向抢手,所以她们才不得不跟着大家一起冲,现在她们人手一本《赖子的夏天》,也就不着急了。</p>
耐心等一会儿,等来抢新书的人散一散,大家才可以悠闲的选书。</p>
抢新书的队伍效率很高,没过一会儿,书架上的新书空了,原本拥挤的书店也空了下来,只有二十多个原本在队尾的顾客还在结账。</p>
陶玉墨几人散开到各自想要选购图书的书架前,一马、二哲、三社科,四经、五军、六法律……</p>
新华书店图书分类是有顺序的,常来书店的人对这个顺口溜并不陌生,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想买的书。</p>
陶玉墨和郭剑梅挑好了书,便到柜台去结账。</p>
恰好碰见有同学走进书店,那张脸即便是放在大学生里也很年轻,用后世的话来形容,完全是个小正太。</p>
“小查,你也来买书啊!”郭剑梅笑着跟对面走来的男生打了个招呼。</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