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章 南北榜(1),大明锦绣朱允熥,佚名,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殿中,学子们都在专心致志的落笔没有注意,而主考的官员们则是看到了六斤让王八耻背走。</p>

“太子爷也到了读书的岁数,皇上那边还没旨下来!”督察御史严震直对礼部尚书郑沂说道,“郑大人,您说这差事到底落在哪个学士头上?”</p>

郑沂一笑,朝着正在考场中游走的刘三吾等人方向努努嘴,“这事,清流们也盯着呢,我哪知道去?”</p>

严震直笑笑,“清流?最近铁鼎石在z地,可是让一些清流,脸上挂不住啦!”</p>

郑沂又是一笑,给了对方一个你我都心知肚明的眼神。</p>

刘三吾板着脸,威严的在考场巡视。</p>

所到之处,落笔的士子们无不紧张起来。他忽然站在一人身后,盯着对方的笔迹看了半晌,然后又面无表情的走远。</p>

他一走,被他看的那人,长出一口气。</p>

这人不是旁人,正是杨士奇。</p>

“这个杨士奇是皇上心里知道的人,自然是要录的。江西的士子,想来才学不会差到哪里去。”刘三吾心中暗道,“但录取的名次也不能太高,不然对他而言倒也不是好事!”</p>

所有的考生在交卷之前都要把自己姓名籍贯糊住,这是为了防止阅卷官遇到认识的人徇私。只有考成成绩敲定之后,才能揭开糊住姓名的地方。</p>

也就是说阅卷官们不知道他们看的是谁的卷子,但办法总是有的。不知道他的姓名,就记住他的笔迹。</p>

字如其人,永不会错的。对这些一辈子都在和文字打交道来的人来说,记笔迹反而比记名字,甚至记人更为方便。</p>

刘三吾似乎是走累了,在大殿偏僻处落座,正挨着翰林侍读,本地考试的阅卷官之一张信。</p>

“刘公,此次殿试,南人士子四百有余,占了六成还多!”张信低声笑道,“江南文风鼎盛,名不虚传!”</p>

刘三吾捧着茶盏笑道,“什么南北,不都是大明的读书种子吗?”</p>

张信一笑,闭嘴不言。</p>

国朝开国始一统天下已有三十年,无论经济民生皆是南优于北。但其中根本,造成这些的都是因为蒙元末年天下大乱,战争所致。</p>

江南有豪族,北方则盛产豪强。南方安定时候,北方在蒙元控制在之下,不但和大明打,还要自相攻伐。蒙元后期,元顺帝控制不住手下的那些军头,尤其是察罕帖木儿死后,麾下诸将互不相服。</p>

王保保,李思齐,刁高,关保各自为战。</p>

再加上大明开国之后,数次北伐。虽是军费处于南,但徭役民夫粮草军械等物还是出自北方,北人负担太大。</p>

这些年,朝廷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断的通过移民,免征赋税、提倡文教等措施恢复北方的元气。</p>

但毁容易,兴却何其艰难。</p>

总要三五十年,才能见效。</p>

其实,现在虽北方士子数量和才学都不如南方,可数十年前,甚至百多年前。北方大儒层出不穷,压得南方士人抬不起头来。而且,当蒙元一统天下之时,朝堂之上的汉官多是北人,名分大义也尽在北方。</p>

那时,尤其是辽金治下的百姓,无论是汉人,还是女真契丹后裔,皆属汉人。</p>

而南方人,就是南人。若是参与科举,名份不但要排在蒙古色目人之后,更要排在汉人之后。</p>

刘三吾看着考场,缓缓喝口茶,然后再次在考场中游走起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数据人生:开局自带超级计算机刘弟燕青纹

佚名

柳颜汐王腾

佚名

恐怖复苏:我有一座神秘邮局王烨张开

佚名

恐怖复苏:我有一座神秘邮局

佚名

数据人生:开局自带超级计算机

佚名

妈妈外婆齐上阵第15节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