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大诗人孟浩然何以终生未能入仕?
乐天派流浪的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章 大诗人孟浩然何以终生未能入仕?,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乐天派流浪的猫,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放榜下来,就是没他的名字。孟浩然第一次科举考试便"意外"地名落孙山。</p>
不甘心失败的孟浩然决心复读,次年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公元728年,孟浩然写下《长安早春》后,又意气风发地迈入二次科考之路。还曾在太学赋诗,传下"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的佳句,一时名动公卿,一座倾服。</p>
只可惜,他第二次考试还是失败,仍旧不明就里地落选。</p>
公元734年,46岁的孟浩然第三次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这次仍然遗憾,他还是没有科考成功,入仕之门依旧对他紧紧关闭。</p>
四、得罪了玄宗皇帝</p>
不过,孟浩然在孜孜不倦的求仕期间,又收获了一份难得的友谊,小12岁的大诗人王维与他交好,甚而相见恨晚,成为"忘年之交"。</p>
那时,王维不过二十来岁,早已高中状元,还被授予管理皇家图书馆的显要职务。</p>
据说也是王维心血来潮,一心想着邀请他的兄长还是草民的孟浩然参观他的办公室,意在鼓励他不要气馁,再接再励总有成功的时候。</p>
哪知,就在王维热情接待孟浩然之际,玄宗皇帝突然驾临御书苑,想看看朝廷的藏书情况。</p>
王维和孟浩然一下都慌了,毕竟孟浩然还是平头老百姓,是没有资格去皇家图书馆的。王维赶忙要求孟浩然躲到床底下回避。</p>
谁料,心慌之下的孟浩然却将自己衣袍的一角露在了外面。</p>
玄宗皇帝一眼发现床下有人。王维只得告知实情,忙喊孟浩然出来接驾。玄宗皇帝见是孟浩然,对他的名气也有耳闻,便赦免二人违禁之罪,又令孟浩然背一首所写的大作听听,以便量才录用。</p>
可慌里慌张的孟浩然,在头脑一片空白之下,念了一首很不合时宜的《岁暮归南山》:</p>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p>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p>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p>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p>
玄宗皇帝一听,不高兴了。这个"才高八斗"的家伙,竟然愤世嫉俗,说朕抛弃他,是你自己不求上进,也没有找朕,反诬于朕,是何居心?看来此人不堪任用!</p>
玄宗皇帝当即岔气不满拂手而去。孟浩然最后一次宝贵入仕的机会就这样白白丢失,意味着他今生只能望洋兴叹,就此止步于朝堂。</p>
后来的情况果然如此。</p>
虽说也有御史韩朝宗、长史张九龄人等人欣赏其才华,帮他说好话,提携他入仕。</p>
但决心归隐的孟浩然,已失去了入仕的信心,不愿再去争取,便游历于在江浙一带以诗会友,忘我地过着简单的草民生活。</p>
公元740年,好友王昌龄来访。52岁的孟浩然十分高兴,热情地用汉水的特产"茶头鳊"接待,一点不顾自己患有背疽不得食用海鲜的禁忌。</p>
就在孟浩然送别王昌龄之后,当夜即病发身亡,直留下让人感慨万千的千古遗憾。</p>
五、后记</p>
孟浩然短暂而悲怆的人生经历,亦警示世人:</p>
求职需趁早,莫贪玩,莫误大好青春。该打拼的年龄,应积极上进努力争取,真到人生的暮年,即便渴望功名也不那么现实了。</p>
何况求职之路原本不易?其实一次次失败算不了什么,只要不被自己打败。面对求职之中那些稍纵即逝的宝贵机会,既要高度重视,更要紧紧抓住,切勿机会来了,却毫无准备,显得慌不择路,口不择言,以愤世嫉俗的心态堵塞自己原本美好的前行之路。</p>
事实上,遇上好的机缘,得罪了得罪不起之人,远大的理想抱负必然会戛然而止。</p>
当然,塞翁矢马,焉知非福?孟浩然正是因为终身未能入仕,成了古代"学而优则仕"少数没有当上官员的读书人,才有峰回路转成为大唐诗坛有名的"孟襄阳"、"孟山人",才留下那么多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作。</p>
由此而言,草民孟浩然,鲜活的一生仍可歌可泣,亦可"笑傲江湖",足矣。</p>
不过,不是每个有才华的人在关闭一扇门后,也能打开另一扇窗。像方仲永那样"泯然众人矣"比比皆是,还是不误韶华为好。</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