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原身故事明态度
一点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章 原身故事明态度,青梅剑仙:开局百鬼噬身,一点点.,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陆文渊目光微低,她是真的认出来了。</p>
空气陡然沉默。</p>
秦照君掸了掸肩头的积雪,自顾自的说道:“神京顾家的事情,纪夫子已经在着手翻案了。”</p>
“但线索很少,需要突破口。”</p>
“你若是回神京,那些人肯定会露出马脚。”</p>
“这也是纪夫子想带你回神京的原因之一。”</p>
“真的不回去了吗?”</p>
陆文渊目光淡然道:“我现在只是普通的大周子民,只想带着清芷安稳生活。”</p>
前身的事情,对他而言,只是一桩因果罢了,力所能及之内,能解决的话,自会还这因果。</p>
他对秦照君说的是实话,现在确实没心思。</p>
将陆清芷养大,解决身体心脏问题,寻找回去的路,这些才是他的主要目标。</p>
秦照君微微摇头,意有所指道:“浩然剑不是那么好修的。”</p>
风声响起,梅花白雪纷飞,人影消失枝头,只有一道清冷的话语。</p>
“陆文渊,我在神京等着你的浩然剑。”</p>
陆文渊神色复杂,对着她离去的方向躬身行礼,这是感谢对方的授道之恩。</p>
原身陆文渊乃是神京武安伯陆家的嫡三公子。</p>
当年,陆家早已是危如累卵,四面楚歌,许多势力都在暗中针对。</p>
作为神京城有名的纨绔子弟,陆文渊自然没察觉到这些,家中长辈也没告诉他。</p>
武安伯一直在周旋,敌对势力也一直在找契机。</p>
而秦照君的及笄礼成为了陆家的覆灭之机。</p>
陆文渊个性张扬,在秦照君的及笄礼上也没收住,自然是闹了一番笑话。</p>
本来也无伤大雅,就当做陆三公子多了一桩“美谈”。</p>
奈何对其他人冷淡的秦照君,不知怎的,对这陆三公子来了一丝兴趣。</p>
陆文渊对这样的冷美人也没甚感觉,不过嘴碎闲不住,见其他人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一时有些嘚瑟,就多聊了两句。</p>
也就是多聊的这两句,惹来了是非。</p>
武安伯起了心思,想借助白云观的势力度过陆家困境,找上白云观说起联姻之事。</p>
所有人都以为武安伯是异想天开,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白云观态度模棱两可。</p>
最后更是传出秦照君自己应下了此事。</p>
作为神京城有名的天骄,美人。</p>
这则消息一出,顿时风云涌动,陆文渊成为了诸多青年俊杰的眼中钉。</p>
其中最为代表是一名皇室嫡孙。</p>
就此,那些敌对势力迎来了契机,暗中联合诸多势力,一举将陆家覆灭。</p>
一纸金令下,抄家,斩首,流放...武安伯陆家一族三千多人,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苟延残喘。</p>
要不是后来新帝登基,纪迁暗中照拂,整个陆家怕是没几个人了。</p>
虽然不知道秦照君为何传他剑道,也许是愧疚,也许是补偿,也许是一时兴起...但传道一事是真。</p>
这礼,陆文渊该行。</p>
在雪中站立良久,陆文渊叹了口气,回到听雪亭中煮水泡茶。</p>
拿起书卷轻声诵读,感受着先贤精神,陆文渊复杂的心绪渐渐也平复下来。</p>
读书,让人心静。</p>
不管世事纷扰,未来如何。</p>
他只管读好手中之书,浩然傍身,千难万苦自会退却。</p>
陆文渊心境修为已达九品,心志坚定不可同日而语。</p>
茶香袅袅,书声琅琅,梅枝轻轻摇曳,那纷飞的雪花似都轻柔了几分,生怕打扰到了他。</p>
忽而,一道璀璨的金光自空中爆发,笼罩了整个姻缘镇。</p>
缕缕迷幻的气息散落而下,喧闹的城镇顿时安静下来,百姓们陷入沉睡之中。</p>
亭中,书声一止。</p>
陆文渊放下书卷,感受着脑海中的气息,心中明悟。</p>
蜃鼋的神通开始生效了,而且,还有一道玄奥的“封口”禁令。</p>
那禁令比之《正气歌》更加高大威严。</p>
陆文渊心中暗道,纪迁这是下了大功夫了。</p>
空间波动泛起,金光一闪,金珠落在桌面上。</p>
“哼。”</p>
陆文渊心中不禁好笑,感受到那气息要离开,轻声道:“青梅酒在后院阁楼的暗室中。”</p>
那气息一顿,向阁楼而去。</p>
书声再次响起。</p>
片刻后。</p>
钟府。</p>
陆清芷悠悠醒来,那些大家闺秀正在欣赏着那幅《从军行》,赞叹不已。</p>
“好字啊!”</p>
“俊秀不失坚毅,虽然少了些铁骨雄风,但扑面而来的文雅刚正,当真是别具一格了。”</p>
“是啊,见这字迹功底,怕是要不了多久就成书法大家了。”</p>
“今日是明霜的及笄礼,看看是谁人送的礼?”</p>
.....</p>
正在她们议论《从军行》出处的时候,一道好奇清脆的声音响起。</p>
“诸位姐姐,这是我哥哥送来的啊,你们不记得了吗?”</p>
议论声顿止,所有人惊奇的看着陆清芷。</p>
“你哥哥?陆文渊?”</p>
“他有这么好的功底?”</p>
“应该吧,听说他常年在家中读书,梅子巷的人对他颇为赞誉。”</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