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城十二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波折再起,大宋第一奸臣,鮀城十二郎,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之前王禄尚在竹山县的期间,张辰已是敞开手脚多次主动拜访,两人由于密切的联系越发热络起来。</p>
其实王禄从那一夜自认与张辰“同流合污”后,心中便已认可了张辰。虽然在他眼里,这名过于成熟老练的少年令他不得不留了心眼提防着,但至少从张辰的表现来看,此人暂时是可控的。</p>
以至于王禄前往房陵叙职时,在上官及州府同僚面前,也毫不吝啬对这名小贴司的称赞。</p>
加上张辰这回在破获陈恪的命案上,确实是立了大功,所以只要张辰不做错事、不乱说话,待王禄自己载誉而归后,定然也不会忘记对张辰的提携,“升职加薪”基本没有阻力。</p>
问题只在于,他想把张辰放到什么位置?</p>
其实在等待王禄归来的这段时间里,张辰对有关自身前程的事情,能做的事,都已全力去做了,设法开发些产业多蓄银钱,尽力结好县衙同僚,除此之外便只能是静候佳音了。</p>
果不出其然,由于陈恪的命案破获得实在漂亮,房州知州李隽报呈京西路后,案牍又一路直送东京城,年轻的天子十分重视此案,最后令宰相曾公亮亲自拟旨下发,竹山县一众官吏统统得了赏赐。</p>
许是吴通孟子临赵清等人明智,及时在送呈州府的文书中附加了私料,而房州知州李隽似乎也不想这桩朝廷关注的大案破得美中不足,免得牵连己身,于是干脆修改了一番,将吴通等人的过失统统略去。</p>
最后留下的,自然皆是对竹山县上下人等的褒扬。</p>
其中吴通、王禄两人自然是升了官,而相比吴通被迁为随州通判,王禄显然是收获更大,不仅被擢升为竹山知县,甚至还得到了一个前往东京参加吏部铨试的机会,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p>
何谓“铨试”,这便要说起大宋复杂的官员制度。</p>
简单来说,宋朝官员的来源包括科举制度下的官员、特奏名的官员、恩荫之下的官员等等。虽然他们做官的来源复杂,但是他们做官的路径大部分都是“选人-京官-朝官”。</p>
“选人”代表的是地方的下层文官,基本都是从八品到从九品的官员。</p>
“京官”、“朝官”,顾名思义,是指在京的文官,前者是指八、九品低级文官,后者是指七品以上的中高级官员。</p>
宋代做官其实都是慢慢从小做到大的,不像影视剧中所描述的那样一做官就是五六品官员,宋代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从选人开始做起的。</p>
除了科举考试前三名,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人可以直接成为京官,其余的人都要经过选人这一关,可其中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一生沉沦在选海之中,成不了京朝官。</p>
但从地方到中央又谈何容易?从选人成为京官、朝官,那是多少挣扎在地方的大宋官员,一生的梦想!苏轼就曾经说过:“选人之改京官,常须十年之久”!</p>
而选人要想成为京官、朝官,必须要经过下面的一些步骤。</p>
首先是根据大宋《改观法》的要求,由勘磨院或者勘磨司考察选人在差遣任职期间有无犯错,没有犯错之后,勘磨这一关就算是过了。</p>
然后是选人的任届规定及考第情况。任届规定就是看选人担任差遣的年限,通常的基本要求是三任六考,后边甚至加到了四人十考。</p>
第三步就是进行考试,在官员们经历了科举考试的折磨之后,很大一部分人还要经过铨试。铨试通常由管理选人们的专职机构审官院来负责。</p>
故而王禄此次得到的铨试,便是直接进入了成为京官的第三步,若能在铨试中好好表现,而后得到举主举荐,获到一封改观状(举荐书),那么便提早可以摆脱选海,摇身一变成为前途无量的京官了!</p>
熙宁元年七月十三,风光无限的吴通和王禄齐齐回到了竹山县,王禄与吴通做了交接后,自然是按照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规矩,火速调整了县衙的人事结构,在六房中尽皆安插了自己的人手,其中刘鸿便以押司兼了兵房主吏。</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