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琴煮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章 徐达回京,永乐大帝,焚琴煮鱼,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一天,徐达回到京城,向朱元璋详细汇报了他在北平囤兵防御的情况以及加强边境防线的构想。朱元璋对徐达的计划表示了赞同和支持。他对徐达说:“朕和你从小就是好兄弟,如今更是即将成为亲家,真是亲上加亲。不过,如今的朝廷内部情况颇为复杂。刘伯温已经离世,李善长可能也有退意。只要胡惟庸能够独当一面,李善长就会退下来。淮西的势力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直至永远。”</p>
朱元璋的这番话让徐达不禁感叹,淮西的兄弟们确实眼光长远。但同时,徐达也感到一丝不安。他虽然是淮西集团的一份子,但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并不深入参与集团内部的事务。他与淮西集团的其他成员仅保持表面的礼貌往来,真正交心的只有从小一起放牛的兄弟汤和。</p>
听到朱元璋的这番话和那冷笑声,徐达背上不禁冒出一股冷汗。他深知,如今君臣名分已定,自己必须更加小心行事。这已经不是小时候的玩耍,而是关乎权力与地位的复杂斗争。徐达决定,今后更要谨慎行事,以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p>
朱元璋在和他闲聊了几句,徐达也询问了下马秀英的健康,在得知身体健康有点问题的时候,也不由得有些担心,但是想着宫中的礼数也不好就此去看望,还有自己刚回京城,还没有去家里呢。朱元璋看出了徐达的担心,他告诉徐达只是马秀英只有些慢性疾病,不用担心,先回家去,改天马秀英再宣召他们进宫团聚。徐达听了也就放心了,随即告辞回家去了。</p>
当徐达从宫中返回时,家人早已得到了亲兵的报告,并做好了迎接准备。他们热切地期盼着徐达的归来,因为他长时间在北平训练军事,防御北元,每次回来都是匆匆忙忙的,难得有长时间的陪伴。</p>
徐达首先沐浴了一番,洗净了征尘,然后召集子女来到跟前,关心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他深知自己作为父亲和将领的责任,不仅要在战场上保卫国家,还要在家庭中尽到父亲的关爱和教导。</p>
在得知一切安好之后,徐达心中宽慰了许多。这时,仆人来禀报说饭菜已经准备好,一家人可以开饭了。徐达与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这顿团圆的饭桌时光。他们谈笑风生,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思念。这顿饭,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家庭的温馨和幸福。</p>
对于徐达来说,这是他难得的与家人共度的时光。他知道,身为国之重臣,自己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但也深知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是他在战场上奋勇向前的动力。在这团圆的时刻,他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也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家人而战的决心。</p>
饭后,徐达还调侃了下徐妙云,说她快嫁人了。还说自己好好的一朵花就被朱重八的四儿子给拱了去了。徐妙云面上虽羞恼,却又隐隐有些期待。也恭贺了徐允恭得了个散官衔,也夸奖他忠心为国,为君父分忧。</p>
在家人都安睡之后,徐达把徐允恭单独叫到书房,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信中提及的蓝玉袭击朱棣的详细情况。</p>
徐允恭深知隐瞒不住,便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如实告诉了父亲,包括自己在朱棣来访时的感受,内心的纠结以及最终为何选择遵守礼法等情况。他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希望得到父亲的指导和建议。</p>
徐达仔细聆听着儿子的叙述,不时地点头思考。他对徐允恭的诚实和坦白表示赞赏,但也严肃地指出其中的风险和不足之处。他教导儿子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要更加冷静和明智,权衡利弊,做出更加符合自己价值观和家族利益的决策。</p>
徐达感叹道:“有些事情真的是身不由己,这个事情中可能凭着自己热血上头干事的只有燕王和蓝玉了,只是燕王是谋定而后动,蓝玉是被利用了。”</p>
徐允恭提及了朱元璋正式下旨赐婚的事情,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太子党和燕王争执的担忧。他担心家族会因此陷入困境。</p>
徐达沉默了很久,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告诉儿子,自己其实非常厌恶这些政治斗争,但身不由己。这次,他需要留在金陵,协助朱元璋镇守京城。同时,朱元璋也希望他能在政务上制衡淮西集团推荐的李相的接班人胡惟庸。</p>
徐达自嘲道,他和朱元璋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出身,投军后才逐渐学会认字和写字。他承认自己并不擅长政务,更擅长打仗。但无论怎样,他和儿子都要牢记忠君报国的信念,坚守本心,遵守礼法。至于世人的评价和是非功过,留给他们去评说。只要他们一家人团结一心,特别是有了女儿的存在,徐家就不会走到绝路。</p>
这番话,既是徐达对儿子的告诫,也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在权力与地位的斗争中,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而这份坚守,也成为了徐家在风雨飘摇中的明灯,指引着他们前行。</p>
次日,徐达带着徐允恭、徐妙云前往朱棣的王府。他离开京城已经好几年,想要亲自了解一下这位即将成为自己未来女婿的燕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虽然他明白自己无法阻止这门亲事,但亲自去了解一下还是能让他更加放心。</p>
徐达与徐允恭一同骑马前往,而徐妙云则坐软轿。沿途他询问了徐允恭当日护卫朱棣的具体情形。徐允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包括朱棣的谋略、行军章法等。</p>
徐达听后,不由得感叹道:“这个朱棣确实谋划无遗漏,行军章法颇有门道。若真有那么一日撕破脸,究竟鹿死谁手还真的很难说。”他心中也明白,刘伯温所说的确实有道理。从朱棣离开太子府的那一刻开始,太子和蓝玉就已经陷入了被动。</p>
但他并没有把话说出来。其实他心里更加在意的是,朱棣在外面有援手,而且不止一个。否则,一个孩子怎么可能迅速到达自己的府邸呢?街上的那些人力车夫肯定与这件事脱不了干系。还有,朱棣怎么会那么恰巧在锣鼓巷堵住了蓝玉,并且搞出了那么一出戏,还惊动了汤和。这一切的背后,肯定有着更加复杂的内情。</p>
这一路走来,徐达不禁感慨万分。他知道,这个燕王绝非等闲之辈,未来必定会在大明王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而自己的女儿,也将成为这段历史中的一部分。</p>
到达燕王府后,徐达准备让人徐允恭去通报下,这是礼仪,一般拜会高级官员以及有地位的人,都会准备名帖,请门房通报,得到主人的同意后,要么主人前来迎接,或是门房带去客厅用茶与主人家见面,主人因故不见面,自己要知趣走人。或是留下要说的话和事情,一旦主人家不在,门房会告知去向以及回来的时间,访客要么就在耳房处休息,要么被带到客厅喝茶等候。但是徐允恭却说不用,他朝妹妹努努下巴,意思让徐达看徐妙云的操作,徐妙云从轿子里下来直接就进去了。门房在耳房看了一眼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望了望外面站着的徐达等人。徐达困惑的望了望徐允恭,意思是这是怎么回事,徐允恭叹了口气说,对于我们妹妹而言就没有讲礼法的道理,我们是不用通报的,因为就没有其他人来。除了送东西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