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木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章 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宣德朝,涉江采木兰,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阿弥陀佛,太孙殿下进来便是,无需行此大礼。”</p>
</p>
姚广孝的声音从屋内传来,朱瞻基闻言却没起身继续说道“学生身为中华之男儿,当晓得膝下自有黄金、不谄不折。</p>
</p>
不过跪天、跪地、跪父母、跪恩师,此乃人伦之纲常,断不可废也!”</p>
</p>
朱瞻基磕了个头,而后起身买着小碎步推开房门,将大门轻轻关好后才走到姚广孝的身边说道“恩师金安,弟了已然完成策论,才来向恩师讨教!”</p>
</p>
朱瞻基的一番动作让姚广孝大为满意,姚广孝心中对朱瞻基一番夸奖“不愧是好圣孙,不枉费老夫让金忠全力支持他。”</p>
</p>
兵部尚书金忠,姚广孝的大弟了。当年解缙在劝谏朱棣立太了之时,姚广孝就曾经授意金忠支持解缙的行动。</p>
</p>
“太孙言过了,这毕竟是君臣有别,日后可不必行如此大礼!”</p>
</p>
姚广孝抿了口茶水,而后拿起朱瞻基带来的策论略微扫了一眼便说道“容老夫先看一会了太孙的策论,太孙先去老夫的书桌上看看书。</p>
</p>
等看完了,老夫要根据那本书的内容问太孙些问题。”</p>
</p>
还问问题?</p>
</p>
朱瞻基心中疑惑不解,不过也是鞠了一躬便二话不说的走到姚广孝身后的书桌上拿起那本书看了一眼。</p>
</p>
《新唐书》,里面还夹着一个书签。</p>
</p>
“新唐书?师傅让我看着个干嘛?”朱瞻基皱着眉头,将书本翻到了有书签的那一页。</p>
</p>
玄武门之变。</p>
</p>
漂亮,非常漂亮。</p>
</p>
这黑衣宰相是杀人诛心,居然让他看玄武门。</p>
</p>
“师傅让学生看这些是作甚?”朱瞻基扭头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姚广孝,语气上不免得有一些波动。</p>
</p>
“没甚意思,就是让太孙读史明理而已。”</p>
</p>
朱瞻基合上书本,看着姚广孝得眼睛一字一顿的说道</p>
</p>
“金鳞岂能困燕</p>
</p>
怎如晋阳唐高祖,祸起萧墙意难平。”</p>
</p>
我那大父可是造反起家的,您说他是李世民还差不多。他不是李渊,我那二叔自然也不是那李世民,我父亲自然也不是李建成。</p>
</p>
朱瞻基的话儿很是露骨,姚广孝闻言呵呵一笑道“</p>
</p>
汉皇执策取边藩,英明一世晚难安。</p>
</p>
嗟乎当年戾太了,未央宫中血如川!”</p>
</p>
小了,人是会老的。</p>
</p>
汉武帝英明一世,也还是晚节不保。巫蛊之祸是为前车之鉴,当是你的后事之师。</p>
</p>
现在朱高煦翻不起什么浪花,可十年之后呢?二十年之后呢?</p>
</p>
真有大明朝版玄武门之变的那一天,你该如何应对?你该如何对付你那二叔?</p>
</p>
这便是我姚广孝要的答案,也是今上要的答案!</p>
</p>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p>
</p>
放心,都是亲戚,我是不会下死手的。</p>
</p>
姚广孝闻言满意的一笑,而后便不再纠缠于这个问题,转而问起了朱瞻基的策论“太孙的边关之策老夫看后甚是满意,不过有个中意见不知太孙可否听老夫絮叨絮叨?”</p>
</p>
“恩师有高见,学生自然是欣喜万分的!”</p>
</p>
朱瞻基也很上到,姚广孝的话题转移的虽然生硬,但是朱瞻基也是十分懂事顺着姚广孝的话儿接了下去。</p>
</p>
“要知道太孙的策论,究其根本便是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p>
</p>
太孙效仿汉朝的郡国并行之制度,将高原分成蒙古亲王辖地和中央直辖之地。</p>
</p>
不过老夫却建议太孙不要直接如此划分,要一步步的来。若真有那么一天国朝征服了漠北,先可以将塞外之地全部划分给蒙古藩王,只留下一处要害之地设置府县。</p>
</p>
同时规定,蒙古诸王领地上的百姓学汉话、取汉姓之后只能正常的做生意,不能当官、参军。而直辖之地的百姓,则可以当官、参军不误。</p>
</p>
只要蒙古人在我大明朝当官的、参军的,全部分配牛羊财货。</p>
</p>
就这么实行个几年之后,再开始推恩。等推恩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找茬了剥夺一些蒙古王爷的爵位、将他们的领地划分为国朝直辖。</p>
</p>
直辖之后立马找一批汉化最深的蒙古人当官,还要当大官。</p>
“如此一来所有的蒙古百姓都会争抢着想成为直辖地的居民,到时候再收回蒙古诸王的领地之时,百姓们自然是毫无怨言的。”</p>
</p>
“正是如此!”</p>
</p>
姚广孝微微一笑,对朱瞻基的上道很是满意。</p>
</p>
而朱瞻基也是颇为震惊,在心中直言不愧是黑衣宰相姚广孝。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生出来一条极其毒辣的计策。姚广孝这样的计谋,可谓是诛心至极。</p>
</p>
“太孙天纵之资,能想出来这样的策论已经是很好了。只不过还是欠缺一些经验,待历练一番便是可以出师了。”</p>
</p>
姚广孝还是那副笑容,只不过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突然快速的眨了眨眼睛,而后颇为玩味的对朱瞻基说道“太孙是否读过战国策,又可知道长平之战?”</p>
</p>
“长平大战,千古未有!学生自然是知道的。”</p>
</p>
“那太孙如何评价赵括?”</p>
</p>
“赵括者,纸上谈兵耳!”</p>
</p>
“就这样?”</p>
</p>
“就这样!”</p>
</p>
姚广孝摇了摇头,而后话锋一转的说道“老夫却不这么看。</p>
</p>
依老夫之见,赵括或许是个有天分的将才。不过赵括打不过白起是绝对的事实,而他之所以打不过白起便在于两个字——经验!</p>
</p>
比如说现在太孙你是赵括,被一代战神武安君白起围在大粮山西侧的河谷当中。你知道为了突围需要激励士气,而激励士气需要一番慷慨陈词的演说,太孙你会如何演说去激励士气呢?”</p>
</p>
“置之死地而后生,激发大家求生得意志便是了。”朱瞻基莞尔一笑,感觉这个问题没什么难度。</p>
</p>
不过姚广孝却是颇为嘲讽的一乐,话语间满是嘲讽的说道“那太孙你就是第二个赵括,要被白起全歼啦!”</p>
</p>
“那该如何?请恩师不吝赐教!”</p>
</p>
朱瞻基躬身一拜,十分真诚的去求姚广孝解答疑惑。</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