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桦夜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7章 良种,再启风华,枫桦夜落,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振微微躬身回道“去年免了金花银,再加上一些支出和进项,林林总总还有两千九百三十万。”</p>
朱祁镇点头,不奇怪,这两年为了给自己亲政做准备,花了不少。</p>
收买人心的关键不在人心,而是前面两字。</p>
别的不说,麓川前线的激赏银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p>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帑恐怕都是只出不进,随后朱祁镇对这王振道“以后户部的题本直入宫中。”</p>
王振立刻答道“诺。”</p>
然后朱祁镇就继续考虑粮食问题。</p>
看来还得是在盘外想招啊,于是继续问道“王景洪呢?可有消息?”</p>
王振回道“爷,王公公上个月去了,讣告都发了。”</p>
黄福刚刚去了这才没多长时间王景洪竟也……</p>
朱祁镇接着问道“他有传人吗?”</p>
王振答道“他有个干儿子,却是前两年就已经离世了,倒是他干儿子有个后人补了南京锦衣卫千户的恩荫,现在正在南京呢。”</p>
朱祁镇随即道“传旨,令其入京。</p>
还有,李时勉可到了?照理说回京述职不许这么长时间的。”</p>
王振额头见汗道“入京已经十余天了。”</p>
朱祁镇盯着王振死死的瞪了他一眼随后道“去请。”</p>
王振微微颤抖了一下,随后道“皇爷,时间不早了。”</p>
朱祁镇冷哼一声道“听命行事。”</p>
王振无奈只得转身传令去了。</p>
晚膳时间已经过去了,李时勉才来到乾清宫。</p>
朱祁镇看着昔日的老师唏嘘道“多年不见,先生您见老了。”</p>
此时的李时勉,黑瘦黑瘦的,头发几乎全白,跟前几年那个李先生已然大有不同。</p>
李时勉淡然开口道“臣今年已六十有六,衰老不堪大用了。”</p>
朱祁镇急急道“先生何意?这是要弃朕而去吗?哪怕真有此想法还请先生暂息,朕离不开先生啊。”</p>
李时勉躬身行礼道“陛下恩遇,臣铭感五内,定留此残躯以供陛下驱使,还望陛下不以臣老迈而有所嫌弃。”</p>
朱祁镇真有些害怕李时勉会撂挑子,赶紧转换话题道“先生主政新安,不知新安近况如何?”</p>
听到朱祁镇提起新安,李时勉一时间面色有些复杂道“陛下下令新安开海后,来自旧港和南洋的船只一日多过一日,每到季风时节,樯橹聚集几塞江面。</p>
然利之所在,定有作奸犯科之辈。</p>
臣以为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了。</p>
就是陛下不召臣回京,臣亦要上书请整顿新安了。”</p>
整顿?朱祁镇问道“可是有什么祸事?”</p>
李时勉回道“新安本就没有大港,如今已不堪重负,加之距离内陆太近,很多逃民冒险下海,几成风潮。</p>
臣以为当选新港以免再有此类事件发生。”</p>
朱祁镇长舒了一口气,他还以为有啥大事了。</p>
却原来是这事。</p>
百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是很正常嘛,地里刨食养不活自己,又挨着海边,不下海等着饿死?</p>
不过李时勉的变化也很让朱祁镇高兴,起码现在的李时勉再也不是几年前那个强烈反对开海的李时勉了。</p>
朱祁镇点点头问道“先生想要在哪建立新港?”</p>
李时勉回道“新安县南有一小岛,因产香木出名,名为香港,臣去看过,乃是天然良港可为新港。”</p>
朱祁镇听到熟悉的名字猛的一愣,原来香港早有其名啊。</p>
而且这不是他提的,而是李时勉自己提的,仅仅是这一点就让朱祁镇深感欣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p>
所以朱祁镇自然点头道“既然先生已经探明,那就听先生的,朕无有不准。”</p>
接着朱祁镇问道“朕听闻新安如今已有小广州之称,不知市井如何?”</p>
李时勉回道“市井繁茂,百业旺盛,仅仅是每年的关税就有五十多万两,以臣愚见,假以时日会有更大的发展。</p>
臣来之前,曾清查库存,已有存银百万两之巨,称一声天子南库亦不为过。</p>
只是,臣以为,天子不应与民争利,臣请将海关归于户部。”</p>
海关问题朱祁镇知道,因为这个王振跟户部打过好多次官司了。</p>
每年将近百万两的收入搁谁不眼红?</p>
不过后来太皇太后下令归于内帑,这才平息了争端。</p>
可就是这样,户部仍不死心,经常性的跳出来哭穷,然后就往海关上引。</p>
不过朱祁镇暂时还不会把海关归于户部。</p>
对于李时勉的人品朱祁镇是相信的,锦衣卫密报也有。</p>
李时勉自身清正廉明,对于解押入内帑的银两是一分不少。</p>
多余的也严格按照税法交税,绝不多拿。</p>
如果换做其他人呢?将交给皇宫的份额收齐了,然后多余的会不会过过手?</p>
要知道一旦过了手,那就真的是放屁油裤裆的收益啊。</p>
所以朱祁镇短时间内绝对不会放手的。</p>
所以面对李时勉的提议,朱祁镇立刻转移话题道“先生,如今朕有一事相问,关乎整个北地亿万百姓生死存亡,还请先生如实回答。”</p>
李时勉立刻端正姿态道“陛下请讲。”</p>
朱祁镇就将王直所言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李时勉,但却没有说王直给的解决办法。</p>
李时勉微微思考一会儿,随后道“陛下,需要臣如何做?”</p>
朱祁镇回道“朕知道占城稻就是来自南洋,朕想知道,从海外购粮,然后直抵天津是否可行?”</p>
李时勉沉吟一会儿道“臣不敢妄言,唯有尽力一试,不过买粮终究不是长策,臣有一策献上。”</p>
朱祁镇问道“先生何时成了农家了?”</p>
李时勉道“陛下可还曾记得让锦衣卫寻农粮作物了?”</p>
朱祁镇一下子激动起来问道“有结果了?”</p>
李时勉点头道“陛下,锦衣卫寻到了,而且可称祥瑞。”</p>
朱祁镇急急问道“是哪种?”</p>
李时勉道“臣带来了一些,不过还在臣家里。这两种粮食,一为番薯,一为玉米,都是亩产十担以上之作物,而且不挑地,耐旱,其生长还快,可谓良种。”</p>
朱祁镇内心激动的都快飞起来了,赶紧道“先生,能否取来?”</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