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朝中消息,明末开山刀,桑甄,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奇瑜是王则之举荐的,现在朝廷内讧,又没有粮饷,恐怕陕西的情况会发生变化。</p>

如果陈奇瑜败了,崇祯皇帝肯定不会饶过举荐陈奇瑜的王则之。</p>

到时候王则之难免会受到牵连。</p>

“多谢大人担忧,末将食君之禄,必会忠君之事,就不劳大人烦心了。”</p>

王则之正色道。</p>

王则之和宋统殷并不熟,而且宋统殷在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就带上了伏兵,说明在宋统殷的心里,并不信任王则之,王则之可不敢什么话都和他说。</p>

如果王则之傻乎乎的把心里话说出来,他敢保证,宋统殷会第一时候调集山西全境的兵马来对付他。</p>

所以,王则之在听到宋统殷说的话之后,立马冷了下来。</p>

果然,在王则之此番作派之后,宋统殷满意的捋了捋胡子。</p>

“皇上果然圣明,慧眼如炬,能够识得王将军如此良将,实乃我朝一大幸事。</p>

来,本官当敬将军一杯。”</p>

“好。”</p>

接下来两人聊的话题就开始变了,两个人都在变着法子吹捧崇祯皇帝多么圣明。</p>

宋统殷说崇祯励精图治,他在二月底的时候开始考察京官。</p>

这次京察素行不谨冠带闲住者一百人,泄露降一级调外任者四十六人,才力不及降一级调外用者十七人,年老致仕者十三人,有疾致仕者八人,老疾致仕者九人,贪酷革职者八人,罢软无为冠带闲住者三人,科道拾遗者二十四人。</p>

宋统殷大肆夸赞崇祯干的好。</p>

王则之也跟着大声叫起好来。</p>

到了后来宋统殷也喝的有点高了,他站起来大声喝骂起时任吏部尚书王永光来。</p>

他骂王永光作为吏部尚书竟然包庇逆党,没有把涉逆的官员参劾出来。</p>

王则之一边激烈的附和着宋统殷,一边眯着眼睛仔细思虑着。</p>

因为他觉得宋统殷不可能这么快就喝醉了,再说了,这里地形开阔,人员众多,宋统殷在这里大放厥词难道不怕有人把话传到王永光耳朵里吗。</p>

要知道,王永光可是吏部尚书。</p>

宋统殷之所以会骂王永光,是因为此次京察分为南北两察。</p>

负责北察的是吏部尚书王永光,负责南察的是户部尚书郑三俊。</p>

在郑三俊的带领下,负责南察的名级官员,南计附逆,奉旨候议。</p>

负责南察的郑三俊上疏:“南北科道等臣条察典,俱称媚珰诸奸应于计前另疏列名,奏请定夺,余照常年察典分别处置,盖所特重附逆之条,毋留计典之玷。”</p>

并罗列谢启光等十八人及其附逆罪状。</p>

郑三俊认为逆案人员之罪责,比京察参处之官员更重。</p>

所以,郑三俊主张在京察之前对涉及逆案人员先行参处。</p>

所谓的逆案正是崇祯初期惩处大太监魏忠贤及其党羽的事件。</p>

张慎言、候恂、陈必谦等三人主张,将逆案和京察分开处理。</p>

而赵延庆主张将逆案纳入京察处理。</p>

为何北察的人列入逆案者很少呢?</p>

那是因为吏部尚书王永光以韩爌这位内阁首辅为首,他们主张京察就应该着重在考察上,而不是追缴逆案上。</p>

朝中的大臣们因为此事进行过争吵,吵到激烈处大臣们连政事都不处理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豪门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只想安静地做个神豪

谋生任转蓬

知情重几重

兰泽夕

回收百万亿天赋点

方朕

一品厨仙

虫修

梧桐叶黄了

南宫一氏

转生成为真菌的日子

夏日难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