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八十八章:腐朽,明末开山刀,桑甄,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崇祯登基之时说要把大明的官做好,一定要做到“武将不惜命,文官不爱钱”。</p>
崇祯说这话的意思——大明的官太爱钱了。</p>
不是大明的官太爱钱了,而是因为做了大明的官之后,一个原本不爱钱的人也不得不爱钱了——他如果不爱钱,不想办法搂钱,他就无法在大明官场生存下去。</p>
户科给事中韩一良曾告诉过崇祯,在大明,每个官位都是明码标价的。</p>
一个总督巡抚的职位,要五六千两银子;一个道台知府的美缺,要二三千两银子;而下面州县衙门的大小官位,也都各有定价;甚至于举人监生等,也要贿赂成交。</p>
还有京官中的科道馆选,都是要一手交钱,一手交官帽的。</p>
现在大明官场贪污成风首先在于州县官不廉洁,其实州县官也是有苦说不出啊。</p>
朝廷给的工资本来就不高,可是方方面面都要用钱啊。</p>
顶头上司巡按推荐要推荐费,官员过境要接待费,任职期满进京述职那花销就更大了,没有三四千两银子这官就别想再当下去。</p>
在这样的官场生态链上,指望州县官廉洁那是不现实的。州县官如果不廉洁了,腐败也就遍地丛生了。</p>
崇祯一登基就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大明帝国,人人以钱相见,个个血口獠牙!</p>
腊月初十,崇祯没有整治成王则之,他就把目标放到满朝大臣们身上。</p>
崇祯把大臣们通敌的书信还给了他们,不代表崇祯就会放过他们。</p>
崇祯不能追究大臣们通敌一事,不过他可以追究别的事。</p>
正好,韩一良上《劝廉惩贪疏》说官场贪污之风甚盛。</p>
腊月十一,崇祯任命韩一良为右佥都御史,叫他冲锋陷阵,大力整治贪腐一事。</p>
如果叫韩一良义愤填膺状说一些政局的时弊,他还是愿意开这个口,但要他拿起斧头,拼上身家性命为大明杀出一条血路来,他是没这个勇气的,因为这要付出代价,沉重的代价!</p>
韩一良所面对的官场腐败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潜规则。</p>
规则就是制度,潜规则就是潜制度。</p>
潜制度比制度更厉害。</p>
制度可以不执行,潜制度必须执行。</p>
这是一种游戏规则,入局者生,出局者死。</p>
潜制度是国家机器之一种,更是一种零和游戏。</p>
韩一良的麻烦很快就来了,麻烦来自吏部,因为他触碰到了吏部的根本利益。</p>
这也是崇祯任命韩一良去反腐的原因,因为崇祯心里很明白,靠吏部那几个王八蛋去反腐败,腐败只能会是越反越多。</p>
但是韩一良怕啊,因为他要面对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全天下的官吏。</p>
所以他跪地恳求皇上收回成命。</p>
崇祯眯着眼说道:“你是说我用你用错了?我脑子不好?”</p>
韩一良吓得忙说:“是我自己脑子不好,我是猪脑子。”</p>
崇祯失望了,他轻叹一口气说道:“你不是猪脑子,你是狐狸脑子。”</p>
崇祯如此说完之后,并不想就这么放过韩一良,既然他提出了反腐一事,肯定不能这样无疾而终,因为他是皇帝。</p>
崇祯不依不饶的说道:“说吧,指名道姓地说,谁是腐败分子?”</p>
韩一良想了一下,找了个借口:“皇上啊,关于纳贿一事,我的奏疏上已经写了风闻一词,谁是腐败分子我真不知道。”</p>
崇祯发火了:“五天之内,你必须把名单报上来,否则就是玩忽职守,欺君犯上。”</p>
五天之后韩一良就把名单报上来了。</p>
韩一良尖锐地向崇祯指出有四种人是腐败的高危分子:有曾经参劾下部处分尚待报告者;有物望不归窃拥重权者;有资俸不及骤入要地者;有钻谋陪推营求内点者。</p>
崇祯看着韩一良所点的这四种人,觉得他真是太有才了,把大明人都知道的事一一告诉他这个天子,但是,谁是腐败分子呢?</p>
韩一良似乎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p>
这就是韩一良的为官之道!</p>
崇祯把名单扔回给韩一良,阴沉着脸叫来锦衣卫,不再说一句话。</p>
韩一良明白如果他不写出具体的名字,他就要被崇祯治罪了。</p>
韩一良咬咬牙,写下几个重臣的名字:周应秋、阎鸣泰、张翼明等,上报崇祯。</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