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百一十四章 明德殿的沉寂!,贞观皇储李承乾,陈叔挚,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承乾从北镇抚司出来前只留下一句话:汉人好吃好喝,不用再问口供,其他的人扒皮拆骨也要把事料理了;随后便阴着脸上了返宫的车架,长孙冲三人怎么挽留都没有用。</p>
在返宫的车架上,李承乾想了很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常听人说,要是非用到今儿这场面上,恐怕就的翻过来了。</p>
因为这些人都是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下转变成坏人,这并不是他们的本意。改变他们或者他们家人命运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p>
在当年的战时,李承乾觉得西征计划完美无缺,即使接到攻击立止的圣旨,他依然这么认为,毕竟衡量战争胜负的还是看敌我双方的战果。</p>
至于防守边境的卫军留下多少,留谁为将,怎样布防,那是李靖这个大总管应该考虑的问题,他不好过多的干涉太多,以免给人留下拥兵自重的口实,到皇帝面前进谗使东宫陷入进退维谷的地步。</p>
这些话他不能跟这些人解释,他们也不明白这个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太子,在当年也并没有他们的想象中那么风光。即便是在西征军中也有不止一个人想要他兵败身死,好为自己的主子铺平入主东宫的坦途。</p>
直到进明德殿前,李承乾也一直在回顾西征对于大唐的利弊,从大局角度出发,不管是第一停战,还是第二次西征,对于当时的大唐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而且当时为国家争取的好处也都得到了印证。</p>
至于,那些被打散了的吐谷浑散兵游勇深入腹地,掠去边民纯属是地方卫军的失职造成的,与李承乾根本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可考虑到西征之役是出自他的手笔,不能善始善终,这也他心中一直的遗憾,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还让这么人受了连累。</p>
边境上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通过兵部报上了来的时候也只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没有亲眼看过,亲身经历,是体验不到那种痛苦和绝望的。</p>
是的,改变人一生走向的往往就是那几个关键的时期,没有切肤之痛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生和死的接线到底有多模糊。</p>
记得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在铁门关上,看着敌我两军堆积如山的尸体在关口两侧摞了一个斜坡,冬季也掩盖不了令人作呕的尸臭,再加上援军迟迟不到,李承乾的心情也非常复杂。</p>
一百个人冲锋,箭矢没有射到自己,那是因为钻到别人身上了,胜利者的荣光最后落到了自己的身上,但那原本也是可以落在别人身上的。入了军伍,凡是上过一次战场的,即便活下来,也算死过一回了。</p>
别人替你死了,你再活着,就该替别人活着,否则既对不起活人,也对不起死人;从那些人的话语中,李承乾听得出来,他们只是想用自己轻贱的生命为自己和亲人“尊严”讨个公道而已。</p>
身为一国储君,李承乾有责任、有义务保护每一位大唐的子民不受外敌和贪官污吏的迫害,人家质问得并没有错,所以他才说了“我无能”三个字,这是他有生以来屈指可数的致歉。好吃好喝的过上几天,舒舒服服的上路也就是了,这也算是李承乾对他们的补偿。</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