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脸邋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11新政的开启,新崇祯纪实,一脸邋遢,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很明显,不管谁推着谁走,原定的计划已经行不通了。</p>
既然下定决心,那就必须重新拟定计划,当然这事急不来。</p>
现在如何给何廷枢以支持,如何让清丈顺利进行才是首要问题。</p>
打起精神仔细考虑。</p>
首先要做的,肯定是控制舆论,控制一个可以将他的意图、政策完整、及时的传递下去的渠道。</p>
借助这个渠道,他可以与文官争夺话语权,同时占据道义制高点打击文官。</p>
抓住哪个渠道控制舆论也有讲究,起码目前的邸报是不行的。</p>
邸报,又叫邸鈔、京报,最先出现时通常是给基层官员看的,内容大多是圣旨、官员调任信息、奏疏等朝政信息。</p>
时至今日,邸报内容已经包括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朝政到经济再到社会新闻都有登载,阅读人群也已经从官吏扩大到对朝政有兴趣的士绅、学子生员。</p>
一些有需要的人也会特意收集、购买,比如西门庆就曾经买过,‘叫了吴主管来,与他五两银子,教他连夜去县中孔目房中,抄录一张东京行下来的文书邸报。’</p>
内容也五花八门,比如嘉靖戊申七月邸报‘大同右卫参将马继宗家,舍人禄之女年十七,将嫁,化男子’。</p>
是不是很惊悚?</p>
马上嫁人了,大姑娘变成小伙子了,这也能堂而皇之的登载于邸报上。</p>
邸报的信息收集来自于六科、通政司,发行则是提塘官抄录后借助驿站进行传播。</p>
具体来说,奏疏等信息由通政司收集送与皇帝,经一系列程序作出处理后发给六科,六科则抄发给各相关衙门,这时候六科就会将抄发的文件进行编辑以供提塘官抄录。</p>
提塘官,大明各地的巡抚与总兵派驻在京师专门处理邸报的官员。</p>
这其实就是朝廷控制的报纸,而大明朝廷也显然意识到这一点,对邸报内容作了一些限制,比如‘禁抄发军机’,‘凡涉及机密之事,不得传抄’。</p>
可惜,既然是朝廷控制的报纸,那就必然受制于朝廷。</p>
三个环节中的大大小小的官吏都可能明着暗着捣乱,受众的限制也使得皇帝很难将自己的意图昭告天下。</p>
因此,朱由检必须有一份能自行决定内容、脱离朝廷的控制、能最大限度的扩大阅读人群的报纸,这其中的意义不必细说。</p>
既然要办报,经费、印刷、发行、价格等等方面就要考虑。</p>
——</p>
11日下午,召来魏忠贤、曹化淳,再召王承恩与曹变蛟——其余诸人都在房山军营。</p>
“臣对印刷等事务一无所知,还是要请曹掌印来说。”魏忠贤对曹化淳很客气。</p>
这厮执掌皇帝的财务不说,还执掌着大伙的财路,得罪不得。</p>
曹化淳对此是一清二楚,毕竟管理、清理宫内工匠,盘查账簿就是他的本职工作。</p>
“陛下,印刷不是问题,成本也不高……。”</p>
此时,大明印刷邸报已经改用木活字了。</p>
每个工匠每日工钱只有0.04两,每日可刻字百个左右,技术娴熟者可以刻150字以上。</p>
如果按照皇帝的意思改用铜制活字,刻字会慢一半以上,不过使用期会长的多,成本只会更低。</p>
而铜是一次性投入,也可以重复使用,几乎可以省略不计。</p>
纸张已经改用最便宜的毛边纸与连七纸。</p>
这两种纸都是福建、江西出产的竹纸,经过万历年间的技术改造后,现在作为印刷书籍用纸普遍使用。</p>
毛边纸价格百张0.02两银子,连七纸略贵一些,0.026两。</p>
如果改用棉纸就贵了,百张起码0.5两。</p>
“陛下,印刷成本里最高的就是人工与纸张。</p>
印刷数量多时,其余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曹化淳总结道:“如果按照邸报大小,印制数千张时,每张邸报成本在纸张价格上增加3-4成也就够了。”</p>
由于毛笔字字体大,现在每张纸大约只有400-500字,如果能用鹅毛笔书写,1000字以上毫无问题。</p>
每百张0.026两,取中间价800文=1两,大约等于20文,每张邸报即使成本翻倍,也不过0.4文。</p>
如果每份邸报十张,也不过4文,用鹅毛笔写还会低一半。</p>
有些懵,不是说古代书籍死贵死贵的,导致平民读不起书吗?</p>
怎么会这么便宜?</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