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弘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一章 母子之争,关陇世家,公子弘毅,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献文帝拓跋弘心中暗暗吃惊,他此时方才明白冯太后今日突然上朝,是向自己兴师问罪来的。</p>
拓跋弘毕竟城府颇深,稍感意外之后,便恢复了镇定。</p>
拓跋弘对着冯太后针锋相对道:“母后,李敷、李式、李奕兄弟谋反是证据确凿的事情,朕只是依照我大魏律令,诛杀他们三族的。而慕容白曜与权臣乙浑勾结、狼狈为奸,危害社稷,也是朝野共知的事情。像李敷、李式、李奕、慕容白曜这些谋反,祸乱社稷的人,都可以被称作是国家功臣,忠于社稷,母后,也未免太不明白事理,太过于混淆视听了吧。”</p>
文武百官中,拓跋弘的党羽们都为拓跋弘的言辞、举动,而暗暗欢呼。</p>
而真正忠于冯太后、忠于社稷的文武百官们,他们都没有想到献文帝拓跋弘竟然敢顶撞冯太后,和冯太后针锋相对,他们猜测莫非是因为献文帝拓跋弘的实力已经和冯太后的实力相当,或者超过了冯太后的实力,方才说话如此有底气?</p>
而就在群臣心思活跃,胡乱猜测的时候,冯太后对着拓跋弘冷笑道:“李敷、李式、李奕兄弟谋反证据确凿,好一个证据确凿?”</p>
在冷笑中,冯太后的眼神中透露着一种自信,一种对拓跋弘的蔑视。</p>
拓跋弘感受到了这种蔑视,他的心脏不由得剧烈跳动,有一种畏惧、心慌让他十分难受,外在的表现也不如原来镇定。</p>
文武百官也感受到了这种蔑视,忠于冯太后的大臣都感到了心安,而拓跋弘的党羽们却都感到了心慌。</p>
之后,冯太后没有理会拓跋弘,而是新任中书监拓跋明的身边,说道:“拓跋明,李敷、李式、李奕谋反,这都是你的谋划吧?”</p>
拓跋明吓得冷汗直流,他没有想到冯太后竟然会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走到自己面前质问自己。他心中惊恐的同时,他想到了冯太后此时必然知道了李敷、李式、李奕谋反的全部经过,也必然知道了自己在此事中所扮演的角色。</p>
不过,拓跋明毕竟是久经官场,经验丰富之人。于是,他急忙躬身回复道:“太后冤枉臣了,李敷、李式、李奕谋反,是他们兄弟之间的谋划,与臣何干?.........”</p>
不待拓跋明把话说完,冯太后厉声制止道:“与你无关。为了中书监这个位置,你陷害忠良,诬人谋反。你怎敢说与你无关?”</p>
拓跋明战战兢兢,惊恐而不敢再言。他的内心中相信,冯太后必然是通过其他途径,掌握了自己暗中谋划的证据,方才会如此强势,如此无所顾忌的。</p>
冯太后没有再理会拓跋明,而是走到了太仓尚书李欣身边,说道:“李敷和你亲厚、交好,你倒好为了一己之私,诬陷李敷、李式、李奕三兄弟,致使他们满门被杀,三族被诛连。你如此心黑手毒,枉配为人。”</p>
李欣面露羞愧,浑身颤抖,战栗不已。</p>
冯太后环视朝堂中的每一个人,然后下诏道:“据本宫调查,李敷、李式、李奕谋反,属于冤案。幕后的罪魁祸首就是拓跋明、李欣二人,今为我大魏江山社稷计,特命卫士诛杀拓跋明、李欣二人,以儆效尤。”</p>
众侍卫上殿,拓跋明,面如死灰,一动不动,而李欣则放声痛哭,恳求冯太后开恩,冯太后不允,李欣又向拓跋弘大声呼救。</p>
拓跋弘虽自知形势对自己不利,却不得不下决心去救拓跋明和李欣。</p>
拓跋明、李欣此时都是拓跋弘的亲信、党羽,如果冯太后要诛杀拓跋明、李欣,自己不救,那么日后谁还敢做自己的亲信,追随自己,和冯太后对着干?到时,众叛亲离,自己必然会被冯太后架空。</p>
于是,拓跋弘对众侍卫下令道:“拓跋明、李欣是否有罪?此时还没有定论。你们暂且退下,待事情讨论清楚了,再宣你们上殿。”</p>
众侍卫面露犹豫。一会儿看看冯太后,一会儿望望拓跋弘,都不知所措。</p>
拓跋弘面露不悦,大声说道:“殿中尚书陆定国何在?”</p>
陆定国闻言急忙站出来,对着拓跋弘躬身说道:“臣陆定国候旨。”</p>
陆定国是陆丽之子,和拓跋弘自幼一起长大,是拓跋弘的跟班,也是拓跋弘的至交好友。如今官拜殿中尚书,封爵东郡王,执掌禁军,控制着北魏都城——平城的所有军队。</p>
拓跋弘面露得意,决心以武力胁迫冯太后就范,下令道:“陆定国,朕命你率领宿卫禁军,护送太后回宫歇息,不得有误!”</p>
文武大臣顿时大惊,他们明白此时皇帝拓跋弘为了权力,已经和冯太后撕破脸面,公然决裂了。大殿之上,文武大臣们都已禁声,都不知这场宫廷内斗将会以何种结局收场。</p>
然而,良久的寂静后,文武百官们发现,虽然献文帝拓跋弘已经下旨,但是殿中尚书陆定国却似乎没有听到一般,仍然矗立在大殿之上,一动不动。皇宫中的侍卫,也都望向陆定国,不敢有丝毫动作。</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