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刀鱼的汁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9章 兔子凶猛,抗日之铁血军工,秋刀鱼的汁味,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兔种,是七月从三江集带回来的,十几只兔子。</p>
后来为了防止近亲繁殖,增加遗传多样性以及抗病力的考量,又捕捉了一批野兔和家兔一起交叉饲养。</p>
野兔性烈,单纯想捕捉野兔进行饲养繁殖,是养不活的。</p>
但将野兔和家兔一起饲养之后,虽然也有很多野兔活不下来,但也有一部分的野兔最终活了下来,成为了种兔的一员。</p>
但无论怎么说,最初的种兔也绝不超过三十只!</p>
而眼前将整个养兔场铺的密密麻麻,像是在地上盖了一群兔子地毯一样的兔群,大大小小的加起来不下于两千只,依旧是真的有点将张然给吓到了!</p>
虽然养兔子就是看中了兔子的繁殖能力,但这繁殖能力,实在是太可怕了!</p>
短短半年,三十只变两千多只啊!</p>
虽然几乎天天都在养兔场里,看着这三十多只兔子变成连两千多只,但王文平在看到这么庞大的兔群之后,那表情也有点像是做梦一样!</p>
当第一批二十来只母兔下崽,一下下了一百五六十只小兔子的时候,一切都还很正常。</p>
但在两个月前,第一批生下来的小兔子开始下崽的时候,恐怖的事情就发生了!</p>
九十来只母兔,三天之内就让养兔场内的兔子数量一下变成了六百多只!</p>
上个月,第二批经过那原始的三十多只种兔进行血配产下的八十多只母兔也开始产崽,而那刚刚产仔的九十多只母兔进行血配之后,又有七十多只母兔开始产仔……</p>
一百五十多只母兔,在几天内让原本只有八九百只兔子的养兔场内的兔子数量,一下就变成了两千多只!</p>
现在,养兔场内还有两百多只母兔挺着大大的肚子,估计要不了几天就能产仔……</p>
到时候,这两百多只一次就能产仔一千七八百只……</p>
继续血配的话,再过两个多月,第一批三代母兔又要开始产仔了,那可是四百来只母兔!</p>
再加上一代母兔三十多只,二代母兔九十多只,二代第三批母兔八十多只,二代第四批母兔九十多只……</p>
两三个月以后,每个月都有七百多只母兔下崽,就算按照最低数量每一窝兔子下七个仔来算,一个月的小兔子,就得有近五千只……</p>
王文平实在算不过来,只能是头皮发麻……</p>
张然也头皮发麻。</p>
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撬动地球!</p>
张然想说,给兔子足够的食物和配偶,它们也能轻易的占领地球……</p>
现在吃的兔肉,就是一代兔持续产下的第一批二代兔中的公兔,数量是六十多只。</p>
下个月,以及下下个月,每个月也还是只有六七十只兔子可以吃,但到了六月,一个月光养兔场就可以替支队提供四百多只兔子了!</p>
而不用到年底,养兔场每个月能为支队提供的公兔数量,将达到恐怖的两千多只!</p>
张然相信,要是支队在今年,不被小鬼子攻破的话,那么到明年四五月,养兔场每个月能为支队提供几万只兔子作为肉食!</p>
想到这些,张然心潮澎湃,兔子太可怕了!</p>
但张然也清楚,这只是最理想化的情况!</p>
历史上,定州城在五月被攻破,七月,平同关破!</p>
到时候,这边就彻底成为敌后,被鬼子的囚笼政策三光政策彻底封锁……八路军抗战史上最艰苦的岁月,就此到来!</p>
就算因为自己的到来,因为自己的关系,定州城的袁振锋以及平同关的将士们将不再孤军奋战。</p>
内有因为黄司令上缴战机残骸被委员长给予厚望所以肯定会援兵不绝,外有自己和刘青部的支援,再加上将蔡顺承这个大汉奸给揪出来了的原因,平同关和定州城陷落的时间,肯定会大为推迟……</p>
但也仅仅是推迟!</p>
现在小鬼子的物资虽然紧缺,但还远远没衰弱到能够被挡住的程度!</p>
所以,平同关被攻陷,不可避免!</p>
最理想的情况是,在自己和师部,以及委员长的支持之下,平同关可以坚持到秋收之后!</p>
毕竟,只要平同关还存在一天,小鬼子就绝不敢轻易对支队大举出兵——除非小鬼子想被两面夹击!</p>
只要平同关能坚持到秋收之后,那就好了!</p>
夏收,秋收的粮食,能让支队,师部,还有这边的老百姓们储备更多的粮食,物资!</p>
而支队这边,也可以利用平同关还未彻底陷落之前的机会,除了用化肥尽可能的帮助乡亲们增产,养鸡场,养兔场也能尽可能的多养殖兔子,到时候全部制备成风鸡,风兔!</p>
有了这些东西,那么即便在平同关陷落之后,支队这边的军工生产,粮食生产都会被迫而处于停滞状态,储备下来的各种物资粮食,也能让还坚持在敌后和鬼子进行殊死之战的军民们坚持上一年半载,不会太受到各种物资匮乏的困扰!</p>
经过这些日子的在东江仓水,以及周边区域的发展,群众基础雄厚无比!</p>
只要支队和八路军坚持作战,配合上雄厚的群众基础,一年半载,足够将鬼子从这边给赶出去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