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听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五十六集 古石辨伪,石道,逍遥听江,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目前古代赏石虽然已经成为一个主流拍卖市场的板块,但其易作伪性、稀缺性和审丑性等特点,也使得专事其收藏者屈指可数。</p>

所谓易作伪性,是指赏石无论是石头本身还是木制底座,容易做旧和作伪,非法眼很难鉴别。</p>

有的虽是旧作,但与标明的实际年代不符,而更多的则为新作。古代赏石的鉴别特别是断代有相当的难度。</p>

如美国已故“文人石”收藏家理查德·罗森布罗姆一样,许多中外收藏家乃至典藏机构、拍卖行,时常将新石(做过旧的)混同于古石。因为古代赏石大都没有流传有序的(形象)记录,也没有考古发掘的相关标准器物相佐证。</p>

此外,古代赏石的底座与石头赏玩年代不符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古代赏石许多是没有旧座的,更谈不上是原配底座了,即使是所谓明式或是清式底座,也不能完全判定其确切制作年代,比如清代也可能制作明式底座,民国也可能制作清式底座。</p>

所以,以底座(包括刻铭)的年代去推测奇石最初的赏玩年代往往会有问题,判别古代赏石(园林古石除外)的年代,更多的是一种逻辑判断,而不是实证分析。</p>

所谓稀缺性,就是指带有原配老座的赏石是可遇不可求的。</p>

记得2008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杭州西泠印社拍卖公司首推“中国首届历代供石专场”,引起不小震动(古代赏石一直只是作为专场拍卖中的一个专题),由于征集用心(不少赏石都是《中华古奇石》著录过的),拍卖取得圆满成功,57件拍品成交率84.20%,成交额506万元。</p>

其中“标王”为图录封面的一方元至明的灵璧石“墨玉通灵”,出自上海藏石家,有旧配(非原配)青石台座,曾著录于《中华古奇石》等书,成交价为51.52万元。即使如此,该拍卖专场也有几方年代存疑的石头上拍。</p>

后来该拍卖公司虽然也不断有古代赏石上拍,但因古代赏石资源稀缺,征集难而规模缩减,所谓首届历代供石专场竟成为绝响。</p>

所谓审丑性,也就是说,古代(古典)赏石往往以丑为美,所谓瘦皱漏透、云头雨脚,都是不符合形式美学理念的,这与当代人的认知程度有很大的落差——这也是古典赏石近代以来日渐衰微的根本原因。</p>

特别是古代赏石由于当时开发水平有限等原因,符合瘦皱漏透、云头雨脚经典结构造型的少之又少,更多是属于那种大璞不完、混沌意象的东西。</p>

也就是说,造型完美的古石少之又少,如果有的话,要格外留心观察。</p>

判别是否古石,看石头包浆非常重要。</p>

但按照包浆的成色来判别年代,很难有一个量化的尺度,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包浆与抚玩时间的长短有关,即使年代再久,如果缺乏长时间的抚玩(如园林置石),其包浆也是无法深厚的。</p>

不少古石其实包浆也不是非常浓郁的。</p>

包浆可以人为“速成”,但做旧的包浆感觉会有点“脏”,不够清亮滋润,黝而有光,而且石表包浆往往均匀一致,包括一些沟槽凹陷之处,不同于老包浆。</p>

古石作伪,要特别提防旧座新石。</p>

就是说,座是老的,石头是新做旧的,这种杀伤力最大。</p>

古玩圈称其为“装棺材”。一般人看到老座往往会失去警惕,不会特别注意石头是否是做旧的。</p>

就在不久前,朋友约我去看一方据说是日本回流的英石,粗看石头有包浆,但似乎年代较浅,底座取出一看,开门是旧的,而且石头与底座落榫比较紧密,没有加工过的痕迹,所以初步判断是老石头。</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豪门小说相关阅读More+

血色中国

天涯远客

玄门大佬

终极黑洞

狂猎

种文得友

二次元的神级系统

夜少行.CS

武林大恶人

骗人

无敌红包皇帝

晨锅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