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赏清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8章荀氏八龙,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共赏清歌,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若是再多活些年,绝对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教书育人的本领,实在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p>

可惜他登基后,并未有机会见识他的风采,不过如今从荀氏五子身上应该可见一斑。</p>

刘志如今可谓是求贤若渴,能得荀氏一门相助,自然是皆大欢喜,荀氏虽然也是世家,但属于耕读传家,与那些只知道骄奢淫逸的世宦大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p>

由于准备充分,这次大考十分顺利,可以说是毫无波折,八月初,三天的考试都仅仅有条。</p>

唯一让考生们意外的便是,在基础知识的考核中不再拘囿于经学,地理、历史、算学等等,都有涉猎。</p>

其实这一点也早就有迹可循,上次科举就已经有了这种迹象,而且陛下在太学和官学都增加了科目。</p>

稍微聪明点儿的学子,早就可以猜到了,不至于现在惊慌失措。</p>

考试结束,依然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放榜,今年刘志打算过个热闹点儿的节日。</p>

关注vx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p>

毕竟这两年国家经济窘迫,为了共度时艰,他大力主张节俭,几乎所有的节日都简办了。</p>

趁着今年安南大捷,又国泰民安,好好庆祝一下也好。</p>

因此他也学了一把罗马总督,自掏腰包给京城大小街市挂上了各种灯笼。</p>

又放风出去在西园举办盛大的灯会,节目包括放许愿灯,放莲花灯等等,十分新颖别致,让京师民众期待不已。</p>

太学中,各位阅卷老师都在紧张地批改试卷,经过前两次的过渡,今年顺理成章地改成了打分制。</p>

一共六场考试,算学、经学基础、地理历史算一场,明经科、策论、政论。</p>

每张卷纸一百分,六十分为及格,要求每科都必须在及格线以上。总分六百分,四百二十分为录取线。</p>

四百九十分至五百五十分为中等,以上为优等,吏部分配职务的时候,便会按等次分配。</p>

分数出来以后,首先会呈给皇帝御览,刘志第一眼便看见荀爽的名字,不由得会心一笑,果然不出他所料。</p>

如果不出意外,他能在殿试中再拔头筹,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三元及第了。</p>

从古到今,能够获得三元及第的才子便少之又少,翻遍中华上千年的科举史,也只有寥寥数人,个个都是不世出的天才。</p>

在后世的科举中,只有在乡试、会试、殿试三试中夺得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才能合称“三元”。</p>

漫长岁月中,获此殊荣者真是凤毛麟角,仅有区区十六人,可见有多么不容易。</p>

据说这十六人中,有部分还不是连中三元,而是分为多次科考,积累成为独中三元的。</p>

如今荀爽已经中了两元,按照目前的形势,恐怕这个殿试魁首也跑不了,成为本朝第一个天才人物。</p>

对此连刘志这个皇帝都很是期待,皇榜发下去之后,整个京师都轰动了,因为荀家五子不仅全部上榜,而且居然全在甲榜。</p>

可见其兄弟五人有多么优秀,让人大开眼界。</p>

一时之间,京城处处都在议论此事,众人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了他们身上,期待他们在殿试时,能够再次创造奇迹。</p>

按照上次科举的惯例,下午将在西园举办诗赛,不过为了预防作弊,此次改为抽签决定题目。</p>

至于阅卷依旧是公开投票,与上次相同。</p>

西园酒肆的座位简直就是千金难求,早在两三个月以前,就被人预定光了。</p>

这一日的西园,处处张灯结彩,丹桂飘香,秋菊吐蕊,风景这边独好。</p>

无数文人墨客齐聚一堂,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成为大汉文人雅士的盛大集会。</p>

人们争相品评诗词,锦心绣口,风流蕴籍,好一派诗酒胜景。</p>

至于朝堂之上,也在抓紧时间商议十名举荐名额,这纯粹就是朝堂各方党派的利益分配。</p>

刘志从不参与这种争论,乐得静观其变,从他们博弈的结果,就可以窥见朝廷势力的兴衰和变迁,也为他后续的平衡策略,提供了依据。</p>

今年的京师考试,参与人数空前,共有八千多人,上了录取线的也不少,共计三千多名。</p>

后续还要补诗才三十名,举荐名额十名,这四十名和总数比起来,简直就是小意思,影响不了全局。</p>

却能给一些特殊人才开绿灯,也给世家大族一些希望,平衡他们中某些人的怨气。</p>

于皇帝本人而言,确实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p>

第二日便是殿试,荀氏五子一亮相,便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年龄最小的三个,都是芝兰玉树,一表人才。</p>

看得刘志都动心了,可惜呀可惜,他的女儿们还都太小了,没办法招驸马。</p>

本来顺帝还有两个小公主,可惜也刚刚嫁人不久,要是上次他们参加科举,可能还赶得上。</p>

满堂文武几乎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他们身上,可以说荀氏五子的耀眼光芒,将其他考生都压了下去。</p>

本来刘志打算让李膺做副主考官的,就因为他们几兄弟的存在,他坚辞不受,说是需要避嫌。</p>

荀氏五子的文学功底之深厚,毋庸置疑,但鉴于荀淑的刚直不阿,他很担心这几兄弟也是那种思想守旧,不知变通之辈。</p>

要知道光是学问好还不够,以后最多只能进翰林院或者是太学,当个学者之类的,于朝政上却无半点作用。</p>

他需要的是能够当得起国之栋梁的人材,而不是文学大家。</p>

而且这次殿试为了公平起见,不再采取提问制,而是命题作文,然后现场共同批阅,择优者上。</p>

刘志故意出了个考验其灵活度的题目,“论农业和商业在国家的地位。”</p>

此时的儒生大多数都思想古板守旧,基本上都支持重农抑商,不会平衡这两方的关系。</p>

也看不到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p>

当然,由于刘志高居庙堂之上,有些脱离了民间,完全靠着后世经验行事,在政策方面,确实有些不足。</p>

所以他才想多听听不同的意见,作为以后调整政策的参考。</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盛世无欢

寒时温

末日轮盘

幻动

这个诅咒太棒了

行者有三

我在大明开无双

戴小楼

女大三十送江山

熙九歌

十年后的我们

徐娘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