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章关于撤藩的争论,康熙康熙,草原人,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康熙是个有意志力的人。从小就登上皇帝位,经受了磨练。在制伏鳌拜的斗争中,康熙又得到了充分的自信。他感到了自己的能量,自信世上的任何难事都能被他制伏。</p>
面对雄踞西南一隅,支取国库一半支出的三藩,康熙仍然认为他能够让他们顺利地撤掉。于是,他就轻易地下决心进行撤藩。</p>
但是,康熙也有些犹豫。大臣里边,明珠和陈廷敬是极力主张撤藩的。而索额图是主张不撤藩的。双方各执己见,各抒己见,弄得朝里不可开交。康熙有点拿不准,似乎他们说的都有道理。</p>
于是,康熙来到慈宁宫,面见孝庄太皇太后,想听一听她的教诲。</p>
“听说,你要撤藩?”康熙一进来,老太皇太后就问道。</p>
“孙儿想——”康熙刚说了一半话就被老太皇太后打断了。</p>
“我暂且问你,撤藩会引起一场战争,你有把握能赢这场战争吗?”</p>
“我有全国之力,三藩一定要撤,不然大清国永无宁日。”</p>
“战争一旦打起来,有多少百姓遭殃?有多少人流离失所?”</p>
“可是三藩已经成为大清的痼疾,不撤它,大清国也要抑郁而终。??????”</p>
“可是你考虑过吗?按照大清国目前的势力,真的打不起这场战争啊,玄烨。”</p>
“那也等不起了祖母,三藩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p>
“依我看,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再有个三五年就行,只要你把大清治理好,三藩就一定能撤掉。”</p>
“我等不起了祖母,在三五年之内,我还能干多少事情。???????”</p>
“我老了,说不动你了,我无能为力了,希望你好自为之。”</p>
孝庄太皇太后没能说动康熙,她一看康熙已经长大了,翅膀硬了,他在制伏鳌拜的斗争中得到了终生的甜头,因而他满怀信心,似乎稳操胜券。但是,他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毕竟涉世未深啊。</p>
康熙在认真地准备之中。可是,三藩那边先出事了。</p>
在1673年(康熙十二年)三月的一天,康熙正在书房里看书。连日的奔波忙碌,可算是把平藩的准备做成了。所以,康熙很心安,只等着三藩那边的动静。</p>
这时候,太监禀报有平南王尚可喜的奏折。康熙一阵纳闷,这个时候作为三藩之一的尚可喜怎么会有奏折呢?</p>
康熙打开奏折一看,便奇怪了:这个尚可喜在奏折中要求回辽东养老,留其子镇守广东。</p>
这个要求真顺了康熙的心愿:他不等朝廷撤藩,而自行撤藩。这省去了朝廷的很多周折。</p>
康熙又想到很多棘手的事情:如果尚可喜回乡,那么其他藩王怎么办?其他藩王会同意朝廷撤藩的意见吗?如果广东从藩国挣脱出来,该如何安置广东呢?</p>
这些都是康熙觉得亟待解决的问题,康熙就避开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单独召见一些重要大臣,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p>
明珠是坚决同意撤藩的。他说:“皇上不是想废掉三藩子承袭王爵之规定吗?正好,尚可喜此番一去,皇上就坚决不让那个尚之信继承王爵,听说那个尚可喜经常喝酒生事,在广东一带影响很坏,这样的人是不能承袭王爵的。”</p>
大臣们也都附和说如果尚之信安置在广东,他们父子天各一方,多有不便,不如让其他人都随尚可喜回辽东,在广东只留下八旗军队。</p>
康熙认为这有些狠点,不过不狠不行,要想解决藩国问题,就要用非常手段。</p>
现在朝廷重要大臣的意见都基本统一,康熙笑了笑,亲自写起了谕旨,大意是:藩王只及现身,不得承袭。尚可喜即请归老,不如撤藩回籍。着尚可喜率诸子、家口及藩下十五佐领官兵,迁移至辽东海城,由朝廷担负他们迁徙所用的钱粮。</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