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五章 恕我难以从命!,明朝大官人,青衣行,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阳明书院的学生要来了,自然对枝江县来讲是一件大事,而且田教谕和李文彬已经把这个视为自己的一种荣耀了。</p>
的的确确是一种荣耀,别说他们,就是县学的这些生员们,一听说阳明书院的名字,不管这阳明书院来的人是谁,生员们已经都把这个视为一种莫大的荣耀。</p>
这种荣耀,应该说与科举无关,而只与读书有关。</p>
这是偶像、大师、圣人!</p>
王阳明其实叫做王守仁,字伯安,阳明是他的别号。</p>
浙江绍兴府余姚人氏,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p>
故而后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p>
王阳明也是多面手,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p>
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p>
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p>
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p>
心学成就之高,从他可以从祀孔庙就可以看出来,这是给予了他圣人的待遇。</p>
王守仁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p>
能孔孟并称,与朱熹同列,地位可见一斑。</p>
这样一位大家创立的学院的学生要来枝江传道,无异于炙手可热的巨星来到县城淘金引发的轰动。</p>
陈舟也异常期待,对于古代的大家,他从来都是抱着一种敬仰之情。</p>
现代之人易犯两种错误:一是厚今薄古,二是厚古薄今。</p>
陈舟不这样看,凡是牛逼之人,必有其牛逼之处!</p>
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p>
这种级别的人物,本人牛逼是一定的。</p>
至于这传了两百年的心学,不知道是什么样的。</p>
别的不说,单凭“知行合一”四个字,已经足以傲视天下了。</p>
从开始得知消息开始,县学就折腾开了。</p>
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当初范提学,按临,也就是这个标准了。</p>
终于,特意放出的探马回报,阳明学院的人到了。</p>
县学大开正门,县令刘炳炎亲自在门口迎候。</p>
田教谕和训导李文彬亲自接出城外。</p>
不光县学,连整个枝江县城的百姓都轰动了。</p>
沿途都是看热闹的百姓,阳明学院来的是两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p>
陈舟倒是能理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想当初,王阳明悟道的时候还不到这个岁数。</p>
年轻有为嘛,看这两人的态度,待人接物极为谦逊,很有书院学子的风范。</p>
刘炳炎带领众人亲自在县学学宫门口迎接。</p>
李文彬充当了主持人:“刘大人,各位生员,这就是阳明学院的董辰董令两兄弟,都是阳明学院的高足!”</p>
两人一再地谦逊不已。</p>
李文彬又逐个给这两人介绍,一路介绍下来。</p>
介绍到了陈舟的时候,那董辰顿时仰起了头:“原来这位就是枝江陈季帆!”</p>
陈舟很是纳闷,尼玛,自己已经这么有名了吗?</p>
这名字都已经传到浙江去了?</p>
一旁的董令貌似解释一般:“我兄弟自武昌府而来,沿途听闻陈季帆的大名,一首水调歌头,压盖武昌府,就是江浙,恐怕也无人能及啊!”</p>
这话里边儿先就带着三分火药味儿。</p>
陈舟就不明白了,刚才见那些人的时候不是很谦逊嘛,怎么见到自己反倒爆出火花了呢?</p>
“哪里哪里,我这是乡野书生,哪里比得上令兄弟都是阳明学院的高足呢!”</p>
“非也非也,正所谓知行合一,这做学问,那不是分地域的,见高人不能交臂而失之,我们一定要好好切磋切磋!”</p>
我勒个去,陈舟吐血,这“知行合一”原来是这么用的吗?</p>
想想也对,这正是王阳明的路子,我怎么想的怎么认为的,就要怎么去做!</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