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离刺荆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四十五节 可怕的临淄城(1),我要做门阀,要离刺荆轲,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了!”张越忽然看向隽不疑,问道:“曼倩公,有一个疑惑,不知道曼倩公可否能为我解答”</p>
“侍中请说”</p>
“临淄城,人口几近一百万”张越轻声问道:“齐郡是如何维持临淄的存在和日用的?”</p>
一个百万人口的级城市!</p>
在西元前,是无法想象的巨无霸。</p>
在整个人类的封建史上,都可以排入前十。</p>
能与之在人口规模上媲美的,不过是唐长安,宋汴梁,明南京,明清的北京城,中世纪的罗马和阿拉伯帝国时代的巴格达。</p>
唐长安和宋汴梁,是怎么维持的,张越不是太清楚。</p>
但明清的北京城,却是靠着大运河,才维系的。</p>
数十万运河船工,日夜不休,将来自富饶的江南和两湖地区的稻米、布帛等物资运到北京。</p>
而在这个西元前的时代,要维系一个百万人口规模的级都会。</p>
张越知道,这需要海量的生产物资。</p>
这意味着,临淄城不仅仅需要有人为他们足够满足一百万人口所需的基本生活物资。</p>
还需要有人为他们提供,维系这个庞大城市的商业展所需要的原材料。</p>
这可不是小数目。</p>
旁的不说,长安城不过二十来万人口,就已经让关中负荷沉重,气喘吁吁。</p>
为了养活这长安城里二十多万脱产人口,国家每年都需要从关东转运漕粮两百万石入关。</p>
临淄城人口百万,那得多少粮食,才能喂得饱临淄人民?</p>
反正,在这个西元前的时代,恐怕仅仅是完成这样一个工作,都是伟大的奇迹。</p>
其中蕴含着许多可靠的经验和真理。</p>
特别是对张越而言,临淄的经验,或许可以在未来,成为新丰借鉴的重要目标。</p>
隽不疑听着,却是有些苦笑。</p>
他叹了口气,问道:“侍中公何故关心此事?”</p>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临淄城人口百万,就像是天经地义一般。</p>
就如同长安城有人口二三十万一样。</p>
很少会有人探究,为什么是临淄能有百万人口?</p>
而不是雒阳、长安或者睢阳这样在汉室政治文化经济地位更高的城市拥有百万人口?</p>
但,一旦探究仔细,每一个人都会倒吸一口凉气,陷入深深的惶恐和恐惧之中。</p>
直接疯了的,都有!</p>
隽不疑,就曾被自己所知的事实,而吓得整整半年,近乎疯癫。</p>
张越呵呵一笑,道:“曼倩公,难道不觉得,一个人口百万的都会,值得所有人都研究一下吗?”</p>
“礼曰: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吾辈士大夫,既学先贤,岂能不探究和研究当世之事?”</p>
“董子曾训曰: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如是而已!”</p>
隽不疑听着,微微摇头,苦笑道:“临淄之事,非比寻常啊!”</p>
也是考虑到张越是天子身边的近臣,是国家的策命顾问大臣,而且三观与自己也比较接近,隽不疑才道:“当初,下官蒙御史中丞举荐,为青州刺史,受命之初,也曾好奇临淄何以屯百万之众而居于齐鲁之间,恰然自得,百年未有动乱!”</p>
“及至查访临淄及齐郡山川地理人文,下官战战兢兢,不敢多言也!”</p>
“侍中问齐郡何以维持临淄百万之众?”隽不疑苦笑着道:“齐郡上下,从未主动去维持过临淄城猬集的百万之众!”</p>
“自平阳懿候治齐,临淄的人口,便自然的猬集了起来,百年繁衍和不断聚集,形成了今日之人口规模!”</p>
“据下官的查访,临淄之所需柴米油盐,布帛鞋履之物,皆是青州,乃至扬州、徐州、冀州、荆州商贾转输而来”</p>
“大司农之海官船队,所获过八成鱼获,也是全部输往临淄”</p>
“东莱、胶东、胶西,十余万渔民,每日所获鱼获,也基本是贩往临淄!”</p>
张越听着,面带微笑,心里面却是想着:“所谓看不见的手吗?”</p>
市场确实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为趋利的商人,会为了利润,主动去做很多事情。</p>
但问题是,那是临淄!</p>
一个人口百万规模的级都会!</p>
整个地球上现在最大的城市。</p>
而且,临淄的人口规模,已经保持在目前这个水平,起码二十年了。</p>
故而,都不需要去学什么经济学,也不需要列什么公式。</p>
只需要知道一个常识在西元前的小农经济下,物流成本,高的乎想象。</p>
而如今,又没有隋唐大运河,使得临淄可以减少运输成本。</p>
故而,很显然,临淄城的基本生活消费商品,只可能是就近获得的。</p>
但问题是,齐郡或者说齐郡周围的胶东、胶西、淄川、琅琊、北海等郡,有这个能力,供给临淄的消耗吗?</p>
此外,临淄的人民,买得起从这些地方运来的粮食吗?</p>
对此,张越深表疑问。</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