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两百九十九 科举与文化,大明天启,训记,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由校看到了内阁会议的记录后笑了笑,孙承宗的表现让他很是满意,他已经看明白了民众的心理,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民众接受好的政策,已经成为了一个务实的官员了。</p>
而象杨涟,左光斗等原来的东林人,也慢慢地蜕去了东林人一贯以来那种好虚言,轻事实的风格,都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得力官员。在原来的历史上,这两人都已经死在狱中,现在却贵为一部尚书,为了大明的农业和水利事业尽心尽力,得到了大臣和百姓的一致好评。</p>
由此可见,皇帝的喜好是很容易让官员们知悉的,而且对于整个官场有着指导性的作用。象嘉靖帝迷信道教,便有青词宰相严嵩的受重用,大臣们都来写青词。现在朱由校想要办实事的官员,那么官员们摇身一变,便很容易从平日的激昂时事变得务实有为。所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而上梁不正下梁歪更是说出了事情的本质。</p>
大明的官员数目正在迅速增加,吏员学堂和会计学堂的学生们进入了各级官衙进行实习后,表现优秀的被迅速地提拔到铁路部,农业部,水利部,税务署,银行等新兴部门中。当然这是远远不够的,京师大学堂又新添加了一个管理学院,专门培养初级官吏。</p>
而科举还是在正常举行,只是参加的人数在大幅度地减少。一年几百个的进士名额对于几万甚至十几万的举子来说比例确实太少,何况学堂出来后一样可以做官,象吏员学堂第一期的学员最高的已经是四品官了,这可是算高级官员了,这升迁速度便是科举的一甲也是不一定能够达到的。</p>
当然,科举的形式也进行了改革,以前考的是八股文,重对仗,行文格式极其重要,而现在的科举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便是算学,一部分便是策论。算学是做不了假的,而且答案唯一,也防止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出现,占了一半分数。策论一般是针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论述,要求言之有物,空话大话是得不了高分的。</p>
算学必须得到三十分或者以上(总分五十分),才会看他的策论。而策论的阅卷是采用的一初阅,二重阅,三抽阅的形式,一经发现有徇私舞弊的情况,考官剥夺官职,其家产充公,永远不准再进入官场。考生则永远失去考试资格,并要在劳动营中改造三年。</p>
每次乡试的试卷由教育部组织当地的学堂教师出题,阅卷。而会试则是由皇帝亲自出题,一直到考试前天晚上皇帝才将题目拟好,然后由书记官抄录好后,第二天在考场里面公布。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题目泄露的可能性,保证考试成绩的相对真实。</p>
殿试则是一篇策论,由皇帝当场出题,一般都是对当前大明国的形势的看法,属于开放型的题目。贡士们当场作答,由内阁阁员当场阅卷,皇帝审阅,然后评定名次。</p>
虽然参加进士考试的人少了,但其实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杀进殿试的都是极为聪明之辈,所以朱由校对他们还是抱有极大的希望的,而且从中也挑选出了一些很不错的人才,放在各级官府中先历练,等待他们散发出耀眼的光芒。</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