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4章 进击的朱厚照,大明第一莽夫,朕闻上古,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士农工商,此四民乃是朝廷的基石,四民缺一不可,朝廷一味打压商贾轻贱工匠,并不是一件好事!”</p>

话音一落,全场皆寂。</p>

震撼人心!</p>

张敷华心头剧震。</p>

他从未想过,工匠与商贾还有如此能力。</p>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是打压商贾轻贱工匠,大明王朝自然也不例外。</p>

毕竟只有安安分分地耕田种地,这才是朝廷需要的良善百姓!</p>

而不是如商贾这般游走四方追逐利益,反倒会给官府带来不安因素。</p>

总言而之,朝廷想要江山稳固,那老百姓就必须老老实实地在乡野耕田种地!</p>

所以商人不事生产也就罢了,还时常蹿到外省经商贸易,故而官府对其一直持打压态度。</p>

至于工匠,那更是无人在意了。</p>

工匠隶属于匠籍,地位只比商贾好出那么一点。</p>

因为工匠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儿,他们乃是朝廷徭役的主力军,所以谁会在意这些卑贱的苦力劳力?</p>

打压商贾,轻贱工匠,重视农桑,这是历朝历代都在做的事情。</p>

可问题在于,眼前这位正德皇帝陛下,却是给出了全新的四民解释。</p>

而皇帝陛下提及的那个繁华富庶的龙吉村,正好可以恰恰证明他这番理论!</p>

无农不稳!</p>

无工不富!</p>

无商不活!</p>

张敷华自诩博览群书,却对这套理论闻所未闻!</p>

但偏偏事实就摆在眼前,他想要反驳也找不到什么理由!</p>

龙吉村以前只是个贫瘠的破败小山村,正是因为龙吉米变成了皇室贡米,给龙吉村百姓提供了其他生存下去的希望,然后他们抓住机会钻研龙吉米的种植技术,并且将之推广到整个村子里,这才大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p>

这不就是“无工不富”?</p>

而因为龙吉米的爆火,各地州府商贾蜂拥而至,去往那龙吉村购买龙吉米,给龙吉村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以致于形成了现如今这般繁华喧闹的盛世景象!</p>

这不就是“无商不活”?</p>

至于耕田种地的农户良民,那更是历代王朝的根基命脉,只有农户良民老老实实地耕田种地,历代王朝的大好江山才会稳固!</p>

这不就是“无农不稳”?</p>

还能怎么反驳?</p>

压根就反驳不了!</p>

张敷华深吸了一口气,怔怔地看着面前的皇帝陛下。</p>

如果说皇帝陛下说的都是真理,那岂不是意味着大明王朝历代帝王都做错了,甚至是华夏王朝的历代都做错了?</p>

这怎么可能?</p>

然而龙吉村的事实就摆在眼前!</p>

一时间,张敷华心乱如麻。</p>

丛兰倒是不以为意,他听完这个鲜明的例子之后,已经收起了对商贾的轻视之心。</p>

毕竟皇帝陛下说的对,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商贾,龙吉村自然富不起来,那里的百姓也不会像现在这般富庶,过上好日子。</p>

再者他从未接触过财政方面的工作,与其纠结皇帝陛下这话有没有道理,不如继续商讨自己接下来的办报纸工作。</p>

“陛下,您刚才说让通政司于各地州府设立分部,还要设置什么‘宣政吏’游走乡野,这方案看似没什么问题,可是……”</p>

“可是什么?但说无妨!有问题就提出来,毕竟这是你通政司接下来的主要任务!”</p>

丛兰也没有迟疑,索性提出了自己的忧虑。</p>

“如此大幅度设置官吏,地方官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这会给朝廷带来极大的负担!”</p>

“而且这样大肆扩编地方官员队伍,仓促之下极易造成某些人投机取巧,给了他们入仕为官的机会,届时只怕我大明将会有前宋的三冗之患啊!”</p>

三冗之患!</p>

朱厚照没有想到,丛兰会提到这个问题。</p>

所谓“三冗”,通俗点讲就是就是“冗兵”、“冗费”、“冗员”。</p>

前宋的军队因为防止军队作乱,所以时长调任主帅,而最高的指挥权则在枢密院的文官手中,又因为正规军也就是禁军被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分开管理,所以各个分开的衙门也就在各自扩张。</p>

而且除去禁军外还有厢兵,这些地方上的武装依然快速扩张,虽然兵员越来越多,但财政还是依靠中央的。</p>

长此以往下去,兵员的战斗力低下,装备也越来越差,但他们上报的军费却是越来越多。</p>

朝廷如果想要裁军,就会侵害一些靠着当兵吃饭的军户的利益,激起将士哗变,同时也会引起一些守旧派的不满。</p>

这就是前宋的“冗兵”。</p>

“冗员”指的就是文官,前宋的行政体系其实比较先进,职能部门众多,而且被层层细化,每一个部门都有好几个官员。</p>

例如如有的负责审批,但盖章不属于他管,得着其他人。</p>

这样细化的衙门带来的问题就是办事拖沓,且互相推诿踢皮球。</p>

而且前宋是帝与士大夫共天下,越来越多的官员士大夫互相抱团,形成了朋党派系党同伐异,最终结果就是尾大不掉,吏治腐败!</p>

“冗费”就简单多了,就是“冗兵”、“冗员”等诸多原因下来产生的经费越来越多。</p>

前宋的税收在所有王朝里面那都可以说是惊为天人,虽然支付了周围蛮夷外爹大哥的岁币岁贡,但这点钱通过海上贸易是可以赚回来的。</p>

然而前宋末年依然国库空虚,其根本原因就是冗费。</p>

丛兰这话虽然说得有些夸大其词,但不可否认,这样做还真有可能导致“冗员”的问题。</p>

“这事儿可以放到明日的朝会上议一议,关于通政司的扩张问题,朕只是有这个想法,到时候让朝臣们拿出个章程来。”</p>

“不过外刊新报伱们现在就可以着手去办了,必须落到实处!”</p>

听到这话,丛兰总算是放心了。</p>

二人继续兴致勃勃地大明新报的细节,张敷华在一旁越听越觉得心慌,终于忍不住开口道:“陛下当真打算……开启民智?”</p>

“嗯?难道有什么问题吗?”</p>

“陛下,一旦开启民智,朝廷没了威严,皇上没了威严,那百姓自然就会不满于现状!”</p>

“老臣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语,凭什么坐在这龙椅上面的人,不是他们自己?”</p>

“这种想法一旦蔓延开来,那我大明危矣,天下乱矣啊……”</p>

张敷华这话意思很简单,人人都开启了民智,那些老百姓意识到你老朱家也没什么了不起,那为何还要听你号令服从于你?</p>

心如沟壑,后土难填!</p>

这句话并非没有道理!</p>

只是他这话太过直白了些,不过他是五朝元老,所以也不好追究什么。</p>

朱厚照闻言也不发怒,而是笑问道:“张老,我老朱家是如何坐上九五之尊这个位置的?”</p>

丛兰闻言神情一振,慷慨激昂地高喝道:“当然是因为太祖高皇帝驱逐勒虏、恢复中华,救万民于水火,拯救黎民于倾倒!”</p>

“自古得国之正,无出其右者!”</p>

这句话,是对太祖朱元璋一生功绩最大的肯定!</p>

“既然如此,我老朱家还需要怕什么?”</p>

“丛兰,大明新报的头版头条,就刊登太祖高皇帝的生平与功绩,堂堂正正地告诉天下百姓,我老朱家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面,从来不是因为什么‘君权天授’,而是因为我老朱家驱逐勒虏、恢复中华,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p>

“自古得国之正,唯我泱泱大明,无出其右者!”</p>

“这一点,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要让整个大明都知道!”</p>

(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父兄流放?她白手起家再造名门望族

竹枝欢

天命医妃:便宜王爷靠边站

姜司司

蜀山万妖之祖

蓬国公

离婚你提的,夫人走了哭什么

盛不世

原神:这个见习执行官太屑了

何一乐

天禁传

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