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1章 暗流,大明第一莽夫,朕闻上古,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古当权者首重农桑,这也是我华夏能够传承至今的根基所在!”</p>
“若是陛下为了利益而兴商贸,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陛下不重农桑之事,下面就更不重视农桑之事,就算大明的丝绸织的再多,瓷器烧的再多也不能当饭吃,若是我大明百姓人人争利,为了利益改稻为桑,江南粮秣重地早晚会无粮可用,天下百姓也终将无粮可食……”</p>
谢迁今日前来,本身就不只是为了汤昊准备出海一事,他真正想要做的,是打消皇帝陛下的逐利之心!</p>
做皇帝的不重视农桑,反而像个商人一样去追逐钱利,这是一个帝王该做的事情吗?</p>
谢迁这番话,无异于是在公然指责朱厚照这位天子失德!</p>
朱厚照再也忍不住了,指着谢迁的鼻子怒骂道:“好!你谢迁真是好得很!”</p>
“既然你骂朕追逐钱利,那朕倒是想要问问你,我大明王朝的赋税为何越来越少?”</p>
“朕倒是想要问问你,为何训练京军战兵,户部却不愿意出钱出粮,还要朕从内帑拨款?”</p>
“你谢迁不是能说会道吗?那你告诉朕啊!”</p>
谢迁闻言一怔,默默地低下了头。</p>
朱厚照脸色铁青地怒斥道:“若不是你们这些文臣缙绅从中作梗,若不是你们这些文臣缙绅争权夺利,朕用得着和汤侯如此苦心孤诣地发展海外产业填补这些漏洞吗?”</p>
“哈!你们这些文臣缙绅就会在那儿高喊,要朕励精图治,要朕中兴大明,要朕发展民生,但是朕要练兵的时候你们不同意,朕自己花钱练兵你们还是不同意,朕和汤侯为了练兵四处奔走筹措钱粮,朕这个皇帝他妈的像个商人一样偷偷摸摸地组建船队出海挣钱,你们还是不同意!”</p>
“那谢迁你现在告诉朕,没有一支强军,你拿什么去抵御日渐强盛的北虏,你拿什么去打那些蒙古鞑子?拿你谢迁这项上人头吗?还是如你们这些文臣缙绅滚去九边挨个站好,等那些鞑子一刀一个砍了你们的狗头?”</p>
“回答朕,谢迁!”</p>
皇帝陛下的话语,如同一柄柄利剑,狠狠刺进了谢迁心田。</p>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大明王朝会变成现在这样子。</p>
皇帝陛下经商,这自然是不对的。</p>
皇帝陛下违背祖训出海,这同样是不对的。</p>
但是,陛下为何要经商,陛下为何要出海?</p>
因为陛下想要练兵,陛下想要中兴大明,那这又是无比正确的事情。</p>
可是,为什么偏偏会是这样呢?</p>
问题到底出在谁的身上啊?</p>
谢迁沉默了,好几次张了张口,可是最后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p>
哪怕他不愿意承认,但是他的内心已经告诉了他答案。</p>
问题,不在陛下,也不在中山侯,而是在……文臣缙绅!</p>
杨廷和一直没有说话,此刻终于开了口。</p>
“陛下,事情已经闹大了,即便臣等二人不来,也定有其他同僚前来。”</p>
“所以眼下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为汤侯出海寻一个绝佳的借口,比如济州马场!”</p>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全都神情诧异地看向了杨廷和。</p>
这位文渊阁大学士,好像……立场不对劲啊!</p>
杨廷和不顾众人的异样眼神,自顾自地开口道:“济州马场现如今归属我大明,那汤侯可派遣船队前去输送物资转运战马,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足以应付的借口。”</p>
“至于那背后煽风点火、造谣生事之人,必须要尽快挖出来,不然迟则生变!”</p>
因为杨廷和的意外配合,所以朱厚照心中的火气也小了不少。</p>
“杨师所言极是。”</p>
“这件事情朕心中有数,你们退下吧!”</p>
谢迁和杨廷和行礼离去。</p>
朱厚照却是看着二人的背影,一时间微微出神。</p>
“大珰,若是现在让杨师做内阁首辅,可行?”</p>
很明显,朱厚照这是动了心思,想要强行扶持杨廷和继任内阁首辅。</p>
从方才这件事情不难看出,杨廷和这位帝师的立场,无疑是站在他和汤昊这一边的,这一点极其可贵。</p>
至少他们在短时间内,可以达成一致目标,共同致力于中兴大明。</p>
而现在的内阁首辅谢迁,就是一块迂腐不化的臭石头,只知道拿着那些文臣缙绅的大道理说事,而且脾气还倔得很!</p>
朱厚照现在算是明白了,当年汤昊跟他说的那句话。</p>
刘健做内阁首辅无疑是最好的,谢迁做了内阁首辅那他这个皇帝陛下就有苦头受了。</p>
现在看起来,野人所言非虚啊!</p>
陈宽提出了一个假设。</p>
“杨学士入阁时间仅仅不到一年,按照资历而言,是没有资格做内阁首辅的,否则也无法服众。”</p>
“但若是谢学士识趣一点,如那李东阳一样主动致仕归乡,那么杨学士则可以顺理成章地接任内阁首辅一职……”</p>
听到这话,朱厚照目光变得深邃了起来。</p>
随着李东阳致仕,现在内阁里面仅剩下谢迁和杨廷和二人。</p>
而他们也多次举荐其他贤才进入内阁,但都被朱厚照以各种名义拒绝了。</p>
朱厚照只是不想让内阁发展壮大,掐断了其余人进入内阁的机会。</p>
不过现在看起来,他这一步现在倒是有了意想不到的惊喜。</p>
谢迁主动致仕……吗?</p>
乾清宫外。</p>
谢迁和杨廷和同步而行。</p>
“介夫,你为何要……”</p>
“陛下的那些问题,谢公心中不是已经有答案了吗?”</p>
杨廷和面无表情地回答道。</p>
“哪怕谢公不愿意承认,但这就是实情。”</p>
“我曾听过一句话,这满朝公卿谁家名下不是良田千顷?”</p>
此话一出,谢迁脸色变得极其难看,甚至隐隐可见狰狞之色。</p>
“说实话,起初我听到这话的时候,还觉得十分可笑,但很快我就笑不出来了,因为我远在乡中的亲人寄来了信件。”</p>
杨廷和目光深邃,语气却很是无奈。</p>
“自从我杨廷和进了内阁之后,越来越多的百姓子民主动将田地投献给杨氏,自愿成为我杨氏族内的佃户,现如今我杨氏也是良田数百亩的大户人家了!”</p>
说出这句话的意思,杨廷和语气里面没有丝毫骄傲得意,反而是充满了戏谑自嘲意味。</p>
“想来,谢公遇到的情况,同样如此吧?”</p>
谢迁没有回答,只是身形愈发萧索。</p>
“这些田地,自然是不用缴纳赋税的,地方官府也不敢问我杨氏收取赋税,他们害怕我杨廷和的权势,一句话就可以断了他们的仕途!”</p>
“那诸如这杨氏的大户人家,天底下又会有多少呢?至少在这满朝公卿身后,每一个朝臣背后都站着这样一个士族大家,还有各地的布政使、按察使,还有各地的知府,还有各地的县官……犹如过江之鲫,密密麻麻,数不胜数!”</p>
“谢公,你告诉我,到底有多少田地是属于陛下的,有多少田地是属于百姓的,又有多少田地是属于士绅缙绅的呢?”</p>
谢迁豁然扭头,难以置信地看着杨廷和。</p>
他好像太过小瞧这位……正德帝师了!</p>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朝廷赋税收入越来越少,九边军民苦不堪言……”</p>
“为什么我大明会军民穷困?!”</p>
“为什么我大明会天下困苦?!”</p>
“为什么我大明会民穷财尽?!”</p>
“这才是真正的原因!”</p>
谢迁怔怔地看着杨廷和,最后长叹了一声。</p>
“杨廷和,你不会是刘健,你会是那商鞅王安石之流!”</p>
“难怪陛下即位之后一直锐意革新,原来根子却是出在你杨廷和身上!”</p>
谢迁愤怒地指责道,杨廷和却是摇了摇头。</p>
“我从未教授过陛下经义之外的任何东西。”</p>
这种说辞,也只有糊弄小孩子了。</p>
谢迁自然是不信的,他径直转身离去。</p>
“老夫不会挡你的路。”</p>
“明日老夫就会上奏请辞。”</p>
“杨廷和,且看你如何中兴大明吧!”</p>
目的达成。</p>
杨廷和对着谢迁的背影遥遥一拜。</p>
“谢公好走!”</p>
(本章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