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1章 天津卫!卖伞的人最希望下雨!,大明第一莽夫,朕闻上古,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些百姓从一生下来开始,就要熟悉劳作耕田种地,然后一辈子都过着这样的生活,在一个个村镇里面辛勤劳作,不知今夕是何年,更不知外界是什么天地!”

“那位帝王之所以会伤心,是因为他看到了,百姓不认识他,他也从未了解过这真正的民间疾苦,天子是天下臣民的君父,而臣民则是天子的子民,结果到了最后,父不知子,子不知父,这难道不可悲吗?”

顿了顿,汤昊突然话锋一转,看向了左一刀。

“一刀,别愣着,把这些话写下来,传回去给陛下看!”

左一刀:“???”

嗯?

嗯???

你认真的吗?

汤昊却是不再管他,继续自顾自地开口。

左一刀犹豫了一瞬,还是取出纸笔开始认真记录。

没办法,皇帝陛下的命令在前,狗贼中山侯想干嘛就干嘛。

“方才你们也说了,这天津是京师门户,首善之地。”

“但百姓却是面带菜色,衣不蔽体,你们觉得这正常吗?”

“诚然,百姓生活艰苦,这是大明常态。”

“当今天下,能够填饱肚子,还可以时不时沾点荤腥的,可能也就只有京师百姓了。”

“但是,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百姓,他们不是填不填得饱肚子的问题,而是身体状况已经差劲到了极点,随时都有可能一头栽倒在这田地里面,变成一具尸体!”

听到这话,众人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确实,底层百姓吃不饱,这是常态,毕竟人家刘大夏就曾经说过,“天下军民穷困,民穷财尽”了。

但是吃不饱归吃不饱,那后面还有一个饿不死,每天靠着稀粥充饥日子也能过得下去。

但是眼前这些百姓呢?

一个个地,看起来走路都快没力气了,还得辛勤劳作,还得耕田种地!

这他娘地,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汤昊看向汤木,后者先是一怔,随后这才反应了过来,急忙下马,走向了一位地里的老农,不断套话打探着消息。

不得不承认,这汤姆还是有着几分聪明劲儿的。

汤昊欣慰地笑了笑,随即下令就地休整,吃干粮的吃干粮,喝水的喝水。

眼瞅着老农说话都有气无力的,汤昊瞟了一眼左一刀。

这位傲娇的禁军统领冷哼了一声,不过还是下马走上前去,将自己的干粮和清水,笑着递给了老农。

老农受宠若惊,颤颤巍巍地就想跪倒下去,好在被汤木给及时扶住了。

唯恐老农不肯接受这番好意,汤木笑呵呵地接过干粮,然后与老农分食了起来。

经过这么一层关系,约摸半个时辰后,汤木脸色阴沉地回来复命。

“侯爷,问清楚了!”

“说,问题出在哪儿?”

“盐!”

汤木言简意赅,吐出了一个字。

汤昊闻言却是一愣,随即又觉得可以理解。

盐是人体必需品,长期不吃盐,或者说吃不起盐,就会导致四肢无力,严重一点的还会引起全身水肿,身体出现一系列的毛病!

可问题是,天津缺盐吗?

天津海河口两侧,东临渤海湾,存在着一座巨型盐场——长芦塘沽盐场,也就是我国三大盐场之一的长芦盐场。

长芦盐区的开发历史悠久,远在大明立国初期,就在沧县长芦镇就设置了管理盐课的转运使,统辖河北全境的海盐生产。

比如朱厚照刚刚即位的时候,因为内库没钱了,又得给他爹办葬礼,又要给他自己办登基大典,还要给夏皇后办立后大典,所以小皇帝伸手问文臣缙绅要钱,讨要一万二千盐引,就是这长芦盐引。

因为长芦盐场距离京师最近,变现也方便,所以长芦盐引就成了大明官员行贿的通用物。

你给银子又重又沉的,还容易落人口实,多不方便。

但是你给盐引,轻飘飘的盐引往袖子里一收,这事情不就成了嘛!

只是,不管怎么说,天津都不可能缺盐,也不会缺盐。

就算没有这座近在咫尺的长芦盐场,天津可是大明漕运的枢纽之地,难道还愁没有盐吗?

但是,偏偏天津老百姓们,连盐都吃不上,连盐都买不起!

嘿,这可真是有意思!

汤昊脸上挂着笑容,可是傻子都看得出来,他这笑容是多么冰寒刺骨。

“那这位老人家,有没有说过,盐到哪儿去了?”

“没有,他确实不知道。”汤木低声回答道:“据老人家说,以前还是吃的上盐的,而且那个时候盐也不贵,大家都买得起。”

“但是自从前些年开始,这盐价就一路飙升,而且官府也丝毫不予理会,哪怕有人去报官也没用,反倒是那些倒卖廉价私盐的私盐贩子,官府抓捕起来倒是积极,抓到一个杀一个,所以后来连卖私盐的都没有了。”

“这官盐太贵买不起,卖私盐的又被官府给杀光了,老百姓是真买不起盐,被逼得没办法只能不吃……”

官盐太贵买不起?

私盐贩子被杀光?

漂亮,真是漂亮!

官商勾结,贪腐受贿,玩的这么花吗?

汤昊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老农说的从前些年开始。

老农做了一辈子的老农,可能连这个村镇都没有出去过,所以他不知道那是什么时间也很正常,甚至你要是现在去问他,他可能都不知道大明皇帝是谁,这是封建王朝绝大多数百姓的真实写照。

但是,他不知道,汤昊知道。

大明对于盐价的管控,一直都很重视,直到大明弘治五年,叶淇变法!

时任户部尚书的叶淇提出改纳粮边仓为纳银运司,即盐商不再运米、麦至边卫换取淮盐引额,而是直接纳银于两淮各盐运司,换取盐引,赴场守支,所得银两一并解交太仓,以银分解边卫,边卫以银购粮。

朝廷开中,本是为了输粮到边,因此让渡出部分食盐利润。

叶淇变法后更是脸都不要了,朝廷等同于是直接将食盐交给这些盐商去经营销售,而朝廷只管从盐商手里面收钱收取真金白银,至于九边军民的死活,天下百姓的死活,他们并不在意。

而现在,报应就开始了。

如果把下雨的权利交给了卖伞的人,那么雨还能停得下吗?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父兄流放?她白手起家再造名门望族

竹枝欢

天命医妃:便宜王爷靠边站

姜司司

蜀山万妖之祖

蓬国公

离婚你提的,夫人走了哭什么

盛不世

原神:这个见习执行官太屑了

何一乐

天禁传

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