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2章 胜负一念间,大汉永存,朕不帅,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div class="contentadv"> 汉军士气大涨,吴汉屡战屡胜、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并按照光武帝刘秀的命令夺取了广都(今四川双流县东中和镇),兵锋直指成都。
公孙述的将领们感到大势已去,就开始纷纷逃亡。即使公孙述诛杀了逃亡将领的家人,也还是不能制止。
这个时候,光武帝刘秀可能是觉得公孙述败局已定、再无翻盘的机会;也可能是担心公孙述故伎重演,再派出厉害的刺客对付吴汉。
于是,刘秀再一次展示了他博大的心胸,十分大度地给公孙述写信劝降,一方面告诉他不追究刺杀来翕、岑彭的仇恨、待遇照旧;
另一方面,也是最后通牒,做最后一次“友情提示”。
不谓言之不预!
刘秀的心胸算是华历史上最宽广的皇帝了,没有之一。
小长安聚,他二姐,侄女,还有好多亲人死的,一定程度上是岑彭的主意,但他饶恕的岑彭。
他的亲大哥被朱鲔、李轶等人逼死了,甚至羞辱他,想趁机把他也干掉,阻止他去河北镇抚,但他对着洛水发誓,饶恕朱鲔,也说到做到。
刘玄算是害死他大哥的主谋了,但他替人家收尸,还有刘盆子,那可是当过皇帝的,他也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让他善始善终……
即使明明知道刘秀宽容,但公孙述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他说自己绝不会向刘秀低头认输。
当过皇帝,特别是实权皇帝,享受过权力的人,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权力是极其可怕的,历史上,给人类造成最大危害的,不是天灾、不是瘟疫、不是饥荒,而是不受制约的权力。
权力具有破坏性、扩张性、麻痹性、排他性、毁灭性、疯狂性、好战性、对抗性、任意性、腐败性。
所以权力需要限制、监督、分解、制衡。
在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不是炫目的科技、不是震撼的艺术、不是经典的著作、而是成功实现对权力的驯化。
公孙述可能到最后一刻,也舍不得放下权力。
况且他现在手里还有十几万精兵强将,不到最后一刻,他是不会束手就擒、引颈受戮的。
时间流逝,古代打仗不像后世,往往以一月或者年计算的,仗打到公元36年,建武12年七月份的时候,远在两千里外遥控指挥的光武帝刘秀写信给吴汉。
提醒他公孙述还有十几万的部队,他如果困兽犹斗、负隅顽抗,还是不好对付的。这个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戒骄戒躁。
最好的策略就是坚守广都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等着沉不住气的公孙述来进攻,千万不要主动出击与他们正面硬刚。
如果他们不敢过来,伱再率领大军慢慢前进、逼迫他们,一定要采取后发制人,将他们拖得疲惫不堪时再发起攻击,这样就可以大获全胜!
同时也告诉吴汉,千万不可劫掠,不可对普通老百姓下手。
不得不说,刘秀的计划是非常好的,这叫做以静制动,让敌人主动露出破绽。
可惜,但现在连战连捷、斗志旺盛的吴汉可不是这么想的,他反而认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他还等着灭蜀呢。
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他认为这样虽然稳妥但是费时费力,明明可以一刀削死他干嘛还要玩这么多花架子?
吴汉本身性格好强、每次出征,刘秀都放心不下。诸将见战阵不利,有的便惶恐畏惧,失去斗志。而吴汉意气如常,正整理武器,审阅兵马。
刘秀知道后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难有人是完美的,不是谁都是刘秀,他手下最强的将领当属冯异和岑彭了,可惜,冯异病死了,岑彭被暗杀了。
如今最强的只剩下吴汉,他有缺点,很冲动,还喜欢发脾气,但优点也多,勇敢,忠心,舍生忘死……
他认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现在自己这边士气高昂、以一当十;公孙述那边士气低落、临阵脱逃的比比皆是。
只要自己这边敢于“亮剑”,勇敢的莽过去、大胆杀,很可能只需要发动一场象征性攻击,就可以大获全胜,攻入成都了。
于是,吴汉自己亲自率领精锐步、骑兵二万人主动进攻、威逼成都。在离成都十余里在长江的北岸扎营,并架起浮桥。
同时,命令副将、从北线赶来的武威将军刘尚率领一万多人在长江南岸安营扎寨。两座军营相隔二十余里,可以遥相呼应。
当然,吴汉还是忠心刘秀的,他安营扎寨完毕后,将自己的进攻方案报给刘秀,像是后来的马谡在街亭布置完毕后,写信报告诸葛亮。
刘秀看到后十分震惊,“这个吴汉,怎么能如此,早知道不用他。”
“陛下,临阵换将可是大忌呀。”
“唉,罢了,朕写一封旨意给他。”
刘秀急忙写信责备吴汉,首先斥责他不听自己的建议,自作主张、轻敌冒进;接着帮他分析分兵进攻的危害。并命令吴汉马上更改计划、率军返回广都。
大概内容是:“朕对你下过许多指令,为什么事到临头又乱套了呢?既轻敌深入,又与刘尚另建营垒,如事情急迫,就来不及了。
敌军如果出兵牵制你,而以大兵攻刘尚,刘尚被攻破了,你也就败了。幸亏现在没事,你赶快引兵回广都。”
但是,这一切都太晚了。毕竟成都到洛阳来回四千多里,即使是“六百里”加急也得七天左右的时间。
诏书尚未赶到,公孙述马上就敏锐地发觉并立刻部署实施反击,他是刘秀最大的对手,若是换一个人,说不定一统天下的就是他公孙述了。
公孙述派出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率领十万军队,分成二十多营,从正面轮番出击、强吃吴汉;同时派遣其他将领率领一万多人控制浮桥、牵制刘尚、使他不能救援。
这一仗打了整整一天,结果寡不敌众的吴汉战败,被迫退回军营进行防守。
这个时候吴汉才明白自己与光武帝刘秀之间巨大的谋略差距。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自己与刘尚被分割包围,如果不能找到解决办法,破除危局,很有可能被一一击破,那最后失败的可真就是自己了。
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
吴汉思考一番,召诸将训话:“如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将来的祸患难以估量。如今要潜师寻得刘尚于江南,合兵一处共同御敌。
若是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必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的时机,就在此一战了。”
吴汉的战斗经验相当丰富,先是秣兵历马、犒劳将士,进行一番战地动员,调动将士们破釜沉舟、绝地求生、继续奋战的高昂斗志;
然后,布置迷阵,制造错觉。关闭军营大门,高挂免战牌,三天保持静默状态。在军营里多竖旗帜,多生炊火、使烟尘不断。
等到半夜,发现对面的敌军没有动静,吴汉悄悄率领军队前去与刘尚汇合。这一真假难辨的“空城计”居然真的就瞒过了对面的谢丰。
第二天,被蒙在鼓里的谢丰依然按照计划兵分两路,分头攻打吴汉和刘尚。
吴汉率领全军将士对他迎头痛击,
“杀啊!”
“冲啊!”
战斗非常激烈,从早晨一直打到下午,吴汉终于大破敌军,阵斩公孙述派来的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大获全胜。
得胜之后的吴汉不敢怠慢、赶紧向光武帝刘秀发去捷报,并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
刘秀很高兴,“这吴汉很懂得临场应变,不错,朕始终没有看错他。”
随即写信夸赞吴汉,然后说:“你回广都,很是适宜,公孙述必不敢忽略刘尚而攻击你。
如果他先攻刘尚,你从广都五十里率全部步骑赴敌,刚好遇到他的危困,必可破蜀兵。”
此后,两军激战于广都、成都之间,汉军八战皆捷,围困成都。
一时间,似乎成都被破,公孙述的灭亡又近在咫尺。
可惜世间的事往往是不如人意,盛极而衰,反复折腾,当一个人最得意的时候,离成功最近的时候,往往需要谨慎再谨慎。
不然,一念之间便是天堂和地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