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4章 迷雾重重 (诸王遍地),大汉永存,朕不帅,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04章 迷雾重重 (诸王遍地)
刘瀚想着上书,让汉武帝过些年派兵平了这南越和闽越。
可想想,又有些师出无名的感觉,他为此还特地询问过舒雨竹,详细了解了这些历史和爱恨纠葛。
首先,建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38年。那时候,刘彻刚执政掌权不久,当时的闽越王郢大概以为汉主年轻,朝政不明,是难得的扩张机会,遂听从逃跑到闽越的刘濞的儿子刘子驹的劝请,出兵围攻东瓯。
东瓯打不赢,自然像大汉求救,“大汉爸爸,再爱我一次吧。”
接到东瓯的求救,大汉朝廷内部发生了一场救与不救的大论,中大夫庄助主张必须救。
他也叫严助,和卫青还是好朋友,可惜,后面没有管住下半身,和淮南王刘安的女儿,大汉交际花刘陵睡在一起,然后牵扯淮南王谋反,被砍头了。
只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卫青当年为此还感慨万分。
严助一番慷慨激昂,澄清利弊,力挫丞相田关于弃而不救的建议,主张出兵。刘彻公开支持了他的意见,但表示说:“我刚刚即位,不准备用虎符征调郡国之兵。”
汉武帝便让严助和卫青,持符节去征用会稽的军队。他们去会稽,经过一番周折,掌控了兵权,即刻率军乘船渡海去救东瓯。行至半路,闽越的军队惧而撤围回归,东瓯顺势彻底归顺大汉。
归顺的东瓯人怕闽越又来打他,便请求举国迁往内地,得到朝廷允诺,遂于当年全部内迁,徙居于江准之间,约在今扬州、淮安一带。
至于为什么刘濞的儿子刘子驹,曾经的大汉诸侯会跑到闽越去?还几次三番劝说闽越王出兵东瓯?
这里有一段往事,牵扯到著名的七国之乱,这是大汉永远也避不开的霍乱。
刘子驹的老爹刘濞就是七国之乱的发起者,他是刘邦二哥刘仲的长子。
刘氏一共有四兄弟,刘伯、刘仲、刘邦、刘交。刘邦排行老三,他又叫刘季,刘伯死得早,没有等到刘邦起兵就死了。
“伯,仲,叔,季”是古代用以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幺这种排行。按照排行,刘邦应该叫刘叔,可是刘交和他们不同,他是刘太公跟小妾所生,属于庶出,和刘邦的地位自然是不同的,如果宗法严苛的话,他们之间甚至是主仆的分别。
这样一来,排行就不能算他了,刘邦自然成为了最小的,所以叫刘季,季在古代就是最小的意思,孟仲季中季也是最小的。
若是在宗法严苛的时候,嫡庶区别是很大的,哪怕是三国时期,战乱不断,袁绍在当时的影响力要远高于袁术,可作为嫡出的袁术依然瞧不起庶出的袁绍。
刘邦当了皇帝后,废除各种异姓王,“欲王同姓以镇天下”,因为自己的孩子们小,就想着封兄弟们为王,可他们“又不贤”。
但一咬牙,想着亲兄弟还是亲兄弟,笨一点吧,总比外人靠谱吧,所以还得封。
于是,刘邦的堂兄刘贾被封为荆王,管辖淮河以东五十二座城邑;他二哥刘仲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封为代王;又以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封四弟刘交为楚王;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封大儿子刘肥为齐王。
这个刘邦二哥的刘仲怎么说呢,是个典型的庄稼汉,性格从小老实,胆小怕事,只懂埋头陇亩,胸无大志,辛勤耕作,略有节余,稍置产业,因此得到父亲的赞扬,说其干活卖力,持家有方。
他这样的性格,种地还可以,但当王真没有那个资格,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可不是开玩笑的。
代国为北方边境重地,防备的就是匈奴,可当匈奴于公元前200年入侵代国时,身为代王却毫无军事才能的刘仲根本无力坚守边疆,最后竟然弃国独自逃回洛阳。
好家伙,你是想当后世的赵跑跑吗?
刘邦对此大为恼怒,便于当年下诏革去刘仲的王位,贬为合阳侯,刘仲郁郁寡欢,没有过几年就死了。
可是爹没有胆子,不代表儿子也胆子小,或许是基因突变,刘濞的胆子就大得很。
他先是被封为沛侯。随后,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叛,刘邦亲自率兵前去讨伐。才二十一岁的刘濞以骑将身份跟随从刘邦,他们击破英布军。
然而,当时的荆王刘贾为英布所杀,并且没有后代。刘邦担心吴地会稽人轻佻强悍,没有勇猛雄壮的王来镇服他们不行。但自己的儿子都还年幼,因此就立刘濞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
可刘邦的大肆分封,为后面的七国之乱埋下了地雷。据说,当年,刘濞拜官授印后,刘邦召见他。刘邦对刘濞说:“你的相貌有造反的气色。”
此时,刘邦心里有些后悔,但已拜官授印,就拍着他的背肩膀说:“算命的说,汉朝建立后五十年,东南方向将发生叛乱,难道是你吗?天下同姓皆为一家,希望伱谨慎一点,不要造反。”
刘濞连忙叩头说:“不敢。”
后面,他果然造反了,至于刘邦是否提前看出来,还是后人给他添加的帝王色彩,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他虽然开始不怎么恭敬,但反派也是有原因的。
公元前179年正月,年仅十岁的刘启正式被立为了太子。这时,吴王刘濞的世子刘贤来到了长安城,汉文帝就让太子刘启亲自去陪着刘贤游玩。
而刘贤的师傅都是楚人,从而使他养成轻佻、剽悍的个性,平时又很骄矜。毕竟,在吴地,他是太子(王世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与刘启博弈时,为棋路相争,他态度不恭敬,刘启情急之下就拿起棋盘子打刘贤。那时候,刘启年纪小,下手没有轻重,不料刘贤竟当场就断气了。
这下,刘启彻底慌了,可刘恒比他还要慌,差点想废太子,还是皇后和太后劝住了。
无奈,刘恒只能连忙派人将刘贤的遗体送回吴国安葬,并去慰问吴王。可到了吴国后,刘濞勃然大怒,说道:“天下同一家,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送到吴国来葬?”
于是,刘濞又派人把刘贤的尸体送回长安安葬。他从此产生怨恨,逐渐失去藩臣所应尽的礼节,称病不来朝见汉文帝……
公元前157年6月,汉文帝刘恒驾崩于未央宫,享年45岁。临死前,他写下遗诏,让丧葬之事一切从简办理。就这样,一个伟大的帝王悄然离世,埋葬于霸陵。
汉文帝继位以来,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励精图治,节俭朴素,开启了文景之治的序幕。他废除了从商鞅开始的连坐法,以及从先秦以来就施行的肉刑。
肉形主要指的是五刑,即指括黥(刺面并着墨)、劓(割鼻)、刖(斩足)、宫(割势)、大辟(即死刑)等五种刑罚。
汉文帝将所有的这些肉刑统统改成了笞刑和杖刑等,就是抽鞭子或者是打板子。
同时,他还减免税赋,将土地税从十五税一减为了三十税一,还将成年男子的徭役也减为了每三年只服役一次。
同时,他还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他亲自为自己的母亲薄姬尝肠药,深具孝心。
因此,他的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后世常常称汉文帝。
同年,6月9日,太子刘启继位,即汉景帝。他册封薄妃为皇后,薄妃是他奶奶薄太后给他选的薄家之女,但薄妃长期没有生育,因为没有嫡子,所以也就暂时没有立太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