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1章 亨九血书,天下珍玩,九年尘,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崇祯秘藏!

这老伙计当年负责崇祯秘藏的押运!

唐易一阵激动,继续往下看去。“后龙堪舆,九龙合璧,一龙为洞,双目窍开,吾已堪任······”

没了。

就这么几句啊?唐易心有不甘,彻头彻尾把这封血书读完了,后面的却又是些什么委曲求全,推行汉制之类的话了。

落款为:亨九血书。

洪承畴,号亨九,明末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血书中所写,基本就是被俘、降清、仕清的经过。崇祯十五年,洪承畴率军被困松山半年,当时副将夏承德提出,可以让儿子夏舒为人质来投降。

洪承畴还算是血战到底,但后来被俘,皇太极三番五次招降,但是洪承畴不为所动。后来,皇太极派了降清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范文程察言观色,最终成功。皇太极曾亲手把自己的貂裘披到洪承畴身上,笼络人心。

不过,皇太极表面上对洪承畴恩礼有加,其实对他采取了软禁政策,他在家中不能任意外出,也不封官,只是咨询策略。

崇祯十七年,洪承畴跟随多尔衮攻明,四月十一到了辽河,这时候听说李自成已经攻下了京城,崇祯皇帝上吊。洪承畴出谋划策,清军出其不意,又拿下了京城。

满清入京之后,顺治皇帝对洪承畴面儿上还是很器重的,任命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还兼着都察院右都御史,并授秘书院大学士。洪承畴由此成为清朝的第一个汉人宰相。

顺治二年,南京被攻克,多尔衮下了一道“剃头令”,所谓“留发不留人”,江南民众激烈反抗,攻克南京的多铎根本控制不了局面。这时候,洪承畴又出马了,被“敕赐便宜行事”,到南京安抚民心,平定乱局。

而这封血书,是顺治四年,洪承畴的老父去世,他回乡守制时写的。应该是写完后,藏到了这支住诸葛笔当中。而这支笔是如何流落民间,又被老人的祖上所得,那就无从考证了。

洪承畴这个人,是很复杂的。一开始,传来的是他战死的讯息,可是后来降清的消息传来,都傻了眼。在古代,大多数民众喜欢用极端的“忠”和“奸”来评价历史人物,那么对于前明遗民来说,对洪承畴的评价可想而知。

从血书中不难看出,崇祯皇帝曾经极为宠信洪承畴,连这押运秘藏的事儿都让他来干,所谓的“押运”,那可不是单纯的押运,而是押运到地方,再封藏起来,可以说就是随时可以取走秘藏的人,否则也不用“随从皆杀之”了。

好在洪承畴虽然降清,但终究没有透露秘藏的所在,他不是糊涂人,降是降了,但还能认定满清当时是外族。同时,也可以由此推断,崇祯秘藏,非同凡响。

根据血书中的“吾已堪任”,这件事儿,也被洪承畴看做自己的一件没有完全降清的气节证据。

实际上,洪承畴为了感激崇祯皇帝的信任,曾在厅堂之上张挂了一幅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结果得知他降清之后,有人在这幅对联的上下联各加了一个字,变成了: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标点是我加的,估计让谁加也会这么加,肯定是这个语气。

洪承畴活得是很尴尬的,前明遗民强烈排斥他,清廷其实也没有真正接受他,多尔衮和顺治算是重用过他,但是只是给他虚名让他干活儿,没有真正进入决策层面。洪承畴大力推行汉制、汉文化,结果,接受了儒家理论的满人,也反过来认为他是个不忠贰臣。他被列入了清朝的《贰臣传》。

纵观洪承畴的一生,保护了这个崇祯秘藏,确实是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超级透视(颜祯)

颜祯

明日未临

任秋溟

妖孽王爷的独宠妃

快乐春天

重生之血继限界

苏子1990

诛天大世界

伴随我一生

帝级大明星

孓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