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老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章 治水,大燕公子,山中老犬,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郑卿,这条大河好治理么?”
郑国躬身对姬康道:
“启禀我王,欲治理此河,臣认为可分为短治与长治两种情形。”
“哦,郑卿。何为短治?又何为长治?”姬康继续问道。
一听姬康问道自己的专业所长,郑国再也没有拘束,口中话语滔滔不绝。
“王上,桓公曾问管仲:“愿闻水害。”管仲对曰:“水有大小,又有远近。水之出于山,而流入于海者,命曰经水;水别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山之沟,一有水一毋水者,命曰谷水;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此五水者,因其利而往之可也,因而扼之可也,而不久常有危殆矣。”
“桓公又问:“水可扼而使东西南北及高乎?”管仲对曰:“可。夫水之性,以高走下则疾;而下向高,即留而不行,故高其上。领瓴之,尺有十分之三,里满四十九者,水可走也。乃迂其道而远之,以势行之。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满则后推前,地下则平行,地高即控,杜曲则捣毁。杜曲激则跃,跃则倚,倚则环,环则中,中则涵,涵则塞,塞则移,移则控,控则水妄行;水妄行则伤人,伤人则困,困则轻法,轻法则难治,难治则不孝,不孝则不臣矣。”
“王上,短治者,就犹如我燕国现在这般,在汛期来临之际,加固堤坝,不让大水漫堤,以确保大河两岸民众的村落与田舍。”
“而长治者,顾名思义,就需勘察大河流域地形、地势,因势利导,修筑水库、渠坝,分流大河之水,形成系统循环。如我燕国在燕地一般,或浇灌田亩,或水力加工器具。”
“短治者,乃应急之法,为标;而长治者,非短期可为。欲成,需数年之功,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方可成就,但此乃治本之法。”
“王上,还有,济河如今在我境内,可全面治理。但欲彻底治理此大河,还必须兼顾此河的上游、中游,单单依靠我下游治理,仍为治标而不治本。”
姬康听罢郑国的话后,半响无语。
看着这条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心中感慨万分。
这个时候,这条大河的上游与中游,水土流失还不严重。没有像前世那般,每年会有十亿吨的黄沙流进这条大河,治理起来异常的困难。
因此,在此时的齐地,大河两岸还没有形成一条高高的堤坝,悬挂在“天际”。
如果这个时代,就有意识地对大河进行治理,并保持现在华夏大地之上茂密的植被,不让水土流失严重,而且进一步治理的话。
那么肯定的是,这条大河一定会真正成为华夏大地之上,一条造福于民众万世的河流。
但是,想做到这些,也就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华夏一统。
不单单是现在的中原各国,还有河套地区的月氏,乃至皑皑雪山之上西藏,以及还没有形成沙漠区域的楼兰等西域各国。
要想完成以上的构想,姬康感觉到时间非常紧迫,也有点沮丧。
真的不知道自己,此生能不能完成脑海中设想的这些东西?
鞠武在旁,说出了姬康心中的想法:
“王上,看来想彻底治理这条大河,还必须天下一统呀!”
田光、韩非、郑国等人皆都点头。
姬康闻此,摇了摇头,摆脱了心中沮丧的想法。
自己此生,只要努力去做就是了。就是自己此生做不到,只要建立个良好的体制,也可以把这些问题,交给后人们继续去做就是了,自己何必沮丧?
想到这里,姬康对郑国道:
“郑卿,济河你可按照你的构想去全面治理。此条大河,待今后……待今后我华夏一统,再行治理。你现在给寡人说说,把济河治理好,需要寡人做点什么?”
郑国想了想,对姬康道:
“王上,欲全面治理好济河与大河,就不可依靠此夯土之法。此夯土堤坝,需年年加固,统算下来,所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得不偿失。”
“王上,大河暂且维持现状,但若想全面治理好济河。需给郑国五万人,还需动用像我辽地一样众多的水泥、钢材,以及财力,需费今、明两年之功,方可见效。”
姬康毫不犹豫地道:“郑卿,你的要求,寡人准了。”
然后,目光炯炯地看着郑国道:
“郑卿,寡人这就下诏,在大河与济河之间根据你的要求,建立水泥厂、钢材厂。你所需要的人力,这齐国改造之七万多战俘,这两年就由郑卿你来全权调配。”
“至于钱财之事,你更无需担忧。你可写份文书,给予工部,寡人亲批,给予你亲自执行。郑卿,只要你能替寡人治理好这河川湖泊,只要做好此事,公侯之爵,寡人必不吝赏赐。”
在姬康身旁的田光、韩非、鞠武等众人,听姬康这么一说,脸色都有点变了。
不知道姬康,为何对郑国如此信任?
王者,金口玉言。
姬康对郑国的这个承诺,是非常厉害的了。
郑国看到姬康对自己如此,心中之感触可想而知!
双膝跪地,叩首道:
“郑国多谢我王的器重,请我王放心,臣必完成我王的嘱托。臣在这里给我王保证,待后年,我王再来济河之畔,济河必成为一条造福两岸民众,灌溉万亩乃是十数万亩的一条河流,恩泽百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